黄山市推进民生工程长效运行机制——重建更重管严防“豆腐渣”
本报讯(记者 吴江海)上月底,黄山市徽州区出台农村公路“村村通”民生工程后续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将养护经费补助由原来的每公里 600元提高到1000元,逐步试点专业化管理养护。黄山市民生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在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民生工程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民生工程项目的建后管养。
2007年以来,黄山市累计滚动实施52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超过68亿元,完成了29项工程类民生工程近万个项目点的建设任务,惠及城乡居民145万人,构筑了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平台。为推进民生工程长效运行,该市在实施民生工程项目时,同步考虑建成后管养模式,避免项目建设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减轻项目的后期管护难度,实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严防“豆腐渣”工程,减少后期维修、养护费用不必要支出。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人员,区分项目功能和类型实施分类管养,先后出台了工程类项目后期管护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后续管护项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坚持项目实施与建后管养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民生工程管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建后管护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促进建后管养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该市各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群众自主的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模式,将涉农民生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等放在一起,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同步推进管养,并鼓励通过外包、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黄山区把农村公路“村村通”、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打捆承包,实现集约管理,减少运行成本,并在农村公路集中的区域建立交通综合管理站,融路政管理、运输管理、公路养护、邮政服务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祁门县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不同规模,明晰产权、分类管护,通过公司运作、出让经营权、租赁承包等方式,确保水厂常态运转;对供水规模较小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由县财政按受益人数每人每年补贴2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徽州区各乡镇统筹整合 “七站八所”和各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成立民生工程后期管护中心,统一整合、优化配置各类养护人员,将各类养护资金统一专户核算,拼盘集中管理……
今年来,黄山市共投入3500余万元财政资金,强化各类民生工程管护项目、资金、人员“三整合”,变分散管养为集中统一管养,并建立协调会商和联系点制度,开展“回头看”督查问效评价活动,初步建立起制度健全、资金保障、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不仅推进了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也实现了民生工程长期持续发挥惠民效益。
【编后】
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是群众是否满意的标准,是效益能否持续发挥的保障。黄山市把民生工程建设和管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因地制宜整合管养项目、资金、人员,实施分层、分类管理,提高了建后管养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也确保了民生工程项目持续发挥效益。这种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新闻推荐
11月20日,祁门县安凌镇农民在收获袋料黑木耳。该镇近年来积极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今年全镇共种植400万棒,总计增收860多万元。 陈昌奉 摄...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