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发展看黄山

黄山日报 2013-05-20 12:42 大字

初夏季节,行走在黄山大地,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的火热气氛扑面而来:黄山脚下,游人如织,弹奏着旅游国际化的强劲乐章;新安江畔,流光溢彩,勾勒出美好新生活的崭新画卷;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绿色质量提升工程等等,一项项活动如火如荼,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为斑斓的黄山大地更添一份生动色彩。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了这个宏伟愿景,黄山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积极探索富有黄山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倾听民意,深化对黄山市情的认识,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绝佳、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品牌靓丽”六大优势,明确提出“抓发展必须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既要GDP,更要绿色GDP”,“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加快发展,但绝不能急功近利”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黄山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保护更自觉,发展更开放,民生更务实,以你追我赶的奋进姿态在新的起点上书写着科学发展的华美篇章。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黄山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并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四级设计体系”。第一级为总体目标,就是建设山清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宜业、怡人怡情的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友好型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第二级为战略平台,主要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级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四大战略平台;第三级为主要抓手,就是实施“十大工程”、百个亮点建设、“掀起六个高潮抓好六个一百”、“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四大整治”、关键区域控制工程、“智慧黄山”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第四级为项目支撑,就是坚持每年滚动推进60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总的投资规模大体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四级设计体系”的提出,为黄山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新安江水清、景美。为保护好黄山人民的母亲河,黄山市抢抓财政部、环保部将新安江列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和省委、省政府把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打造生态强省的“一号工程”的机遇,于2011年4月13日全面正式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科技支撑、预警和监管体系等六大领域开展工作,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总投资突破400亿元。试点工作启动当年,全市新安江综合治理资金投人就达88亿元,实施水利、林业、截污、民生等项目143个;2012年,新安江综合治理实施项目112个、总投资100亿元。与此同时,黄山市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制度,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关”。仅近三年来,全市就否决投资总规模超160亿元的外来投资项目160多个,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100%。青山依旧,碧水长流,据环保部门监测:黄山市新安江流域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黄山市还加大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为人类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黄山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致,镶嵌在徽州大地上。粉墙黛瓦间,游人如织,相机频闪,定格一个个醉人的美丽瞬间。历经岁月沧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徽州古建筑如今在科学发展的古徽大地上绽放华彩,成为黄山名片上生动的文化记忆。

这得益于黄山市2009年11月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根据《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黄山市计划在五年内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计划总投入55亿元。如今,1065幢古民居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前全面完成。

结合古村落的资源特色,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一村一品”,力争所有古村落实现最佳形式的保护及利用效益最大化。获得“法国家庭旅馆”授牌的徽州区唐模村根据中法合作项目内容,结合“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引进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保护与开发理念,通过对现有古民居整体改造完善,努力将唐模村打造成国际化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徽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黄山乡村旅游是以迈上国际化舞台。黟县秀里影视村,将一些散落破败的古民居集中迁建,形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摄影棚,成为《武林外传》等热点影视的拍摄实景地。歙县徽州府衙、休宁观音山国际会所传承徽州文化内涵,正在成为徽州文化交流、艺术品拍卖、画廊展示、影视作品基地、学术人文交流的综合平台。

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映山红,清澈见底的溪水和翠绿的田野蔚然大观……照片里的小山村,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画。

这个名叫“降上”的小山村,是祁门县箬坑乡的一个普通村落。多少年来,在自家门口发展旅游,只是峻岭崇山间村民们的美好憧憬。“降上”的红火,源自这幅照片,从此,手拿相机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山里的景致和特产声名远播。黄山市启动“百佳摄影点”建设以来,投入1亿多元,建设提升山乡道路及登山道500多公里、各类停车场100多个,建造摄影观景台112个,发展农家乐、摄影沙龙影吧300多家,推出了4大类148个特色摄影点,既推动了摄影产业发展和旅游业态创新,又让许多籍籍无名的小山村一夜成名,更多的山区群众吃起了“旅游饭”。

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绝佳,是黄山市最有底气的三张王牌。翻开近两年黄山的“发展影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个亮点打造、百佳摄影点建设等一系列项目,是加快旅游、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推手,而发挥组合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则成为黄山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特色路径。

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路径的确立,加速了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赋予了黄山旅游新的内涵。目前,黄山市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0%以上,提供的税收对财政贡献率达三分之一,成为最大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推进黄山绿色发展、打造一流生态园林城市,从2011年起,黄山市开始启动实施投资20.5亿元、为期5年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对全市三区四县9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约145万亩范围内1162个点进行绿色质量提升,两年来已完成投资10余亿元、提升点建设千余个。

科学发展的要义是可持续发展。在加快黄山当前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以科学的政绩观审时度势,着力为未来强基固本。2010年5月,市委市政府开始创新实施关键区域控制工程,按照“兼顾当前建设、留足长远发展空间”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些立地条件好、资源禀赋优、邻近重要景区景点、交通相对便利、外在市场需求高、长远开发潜力大的特色关键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控制,适时有效开发。这一科学理念得到全市上下热烈响应,各区县积极开展关键区域控制工作,将之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作为发展与保护相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实践,全市关键区域控制地块达到100个,为黄山可持续发展留足了空间。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黄山,越来越成为世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汪海燕·

新闻推荐

黄山市推广机械化育插秧

本报讯眼下正值水稻种植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5月28日,祁门县安凌镇种植大户汪兴江起得很早,仔细检查水稻插秧机,备足水稻秧苗,当天上午他要在全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现场会上,向来自...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科学发展看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