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鹅头先生”植树

安庆晚报 2012-05-03 20:24 大字

[摘要]方晓舜

 

清明时节,我在河东铜山脚下行走,昔日的荒山岗,如今杉木遮天蔽日。兄弟们说,这是“鹅头先生”的功劳!我在河西磊山岭上眺望,过去的秃山,现在松树密密匝匝。乡亲们说,这是“鹅头先生”的功劳!

“鹅头先生”,本村许兴元老人的外号。他已过世十多年了,却还常常被人提起。先生世路坎坷。读完私塾,遇上抓壮丁。便和四哥连夜出逃。路上碰到一股土匪,哥俩跑散了。老四上了山,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大难不死,当了师级军官。先生下了河,在劫难逃,被国军抓到祁门县,当了伪职员。大军渡江,伪县长拉他一道逃台湾,他拒绝了,回到老家,到河东小学教书。

“社教运动”中,发现他任过伪职,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回河西本村劳动。先生说,那页档案是他主动填报的,定他“反革命”,他不服!好在乡亲们尊重文人,安排他干轻活。他很感激,劳动休息时,就讲《聊斋》故事,一肚子“妖魔鬼怪”笑翻了一队劳动力。

日子长了,他觉得要为大家办点实事。看到树木被砍光了,村庄“晒死鸡”,他着急啊。不能教书,还能栽树。他找来绿化书籍,默默地看,悄悄地干,在村口栽了不少树。他对植树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定定地看着树,呐呐地念着树,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树怕剥皮,人怕伤心”,什么“青山作证,让树说话”……有人说他犯糊涂了,送之雅号:“鹅头先生”。这是当地方言———大凡对某事物专注挚作、进入如醉如痴状态,便能获此“殊荣”。

蒲松龄有言:“性痴则其志凝。”先生痴心钻研,对树苗生长习性、土壤环境要求、树种选择、育苗要领、移植技巧、管理方略等,都有了一套自己的说法。他曾对我说,栽桂花树要挑小苗,尽量带点原土,抹层原地的泥浆也行。栽时,树皮粗糙的一面对北。从山上挖榆树桩,要放一周,让它吐涎。栽树的坑,要挖一米见方,半边填肥土,半边填瘦土,棵棵成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许先生得到平反,恢复公职。他浑身是劲,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河东小学请他回去教书,铜山行政村请他当村植树顾问。先生乐了,建苗圃,办培训班,日夜操劳。受过他培训的村民,都成了植树能手。用他技术指导的造林,成活率百分之百。一苗成木,一片成林,这荒山岗也就郁郁葱葱了。

铜山崛起一道绿色长城,磊山的干部坐不住了。磊山过去松林密布,大炼钢铁时,伐木烧炭,磊山成了童山。村干部三顾茅庐,请先生指导本村绿化。先生带着承包户,风餐露宿,吃住在山,苦战十年,遍植松树。如今,满山外国松,像阅兵方阵,横成行,竖成列,直逼山顶,大的有斗粗了。十里磊山,一片林海,微风起处,绿浪翻涌。

我曾经行军在西川的剑门古道,那里有许多参天巨柏,乡民说,这是“张飞柏”———张飞栽的。我曾经跋涉在甘肃河西的丝绸之路,那里有许多钻天柳树,乡民说,这是“左公柳”———左宗棠征西栽的。望着河东河西两片人工林,乡亲们说,那是“许公林”———“鹅头先生”栽的。

世人喜欢树碑立传。“鹅头先生”的“树”就是碑,碑何须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绿树成荫,青山作证———“鹅头先生”不老。

新闻推荐

美国也用黄山“香精” 安徽省创新基金项目走出国门 记者 任金如

星报讯

 

黄山的天然覆盆子酮(食用香料)出口北美、欧洲,祁门县的超小型单、双向晶闸管一年能产1亿个……记者昨日从省科技厅获悉,安徽省一批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已经使包括合肥、黄山各市在内的一批...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