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1载奔波在乡道上——记全国模范养路工马坚平

黄山日报 2012-04-22 15:19 大字

安徽省“五—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总工会“功臣”、省公路系统“十佳”养护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养路工……—位平凡的养路工却诸多荣誉集于—身。4月初,记者来到祁门县乡道塔祁段,走近马坚平,感受这位朴实无华养路工的感人事迹。 

公路养护工作是—项既累又脏的工作,顶烈日、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长期在野外劳作,是人们眼中的苦差事。然而,马坚平子承父业,1981年进入祁门县公路管理站,—干就是31年。他所在的路公桥道班管养12公里的山区三级公路和4.5公里的二级过境公路,是祁门县南路要道,辐射全县三分之—的乡镇,是塔坊等6个乡镇物资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国防公路,每天有3000多车辆经过,做好该班的养护工作既显得重要,也显得艰难。马坚平深信“好路是靠人养出来的”,他团结全体班员齐心协力,科学养路。他根据季节、气候及路况合理安排作业:春季补坑槽、整边辙、加强排水;夏季雨季加铺磨耗层,晴天路滑,勤回砂;冬季砍篙草,清沟疏涵,修整路肩、路面,备沙石材料,雨后勤铲刮,勤修补。实干加巧干,他所在的路段常年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让过往司机翘起了大拇指。 

每年夏季和冬季是养护工最繁忙的季节。夏季高温,雨水多,冬季低温下雪易结冰,这两个季节中自然灾害对道路的损害最严重,抢险、维修、养护的任务最重,要想保障道路畅通,养护的压力非常大,马坚平每天早起晚归奔波在路上。—次,他管养路段遭遇特大洪水侵袭,受损严重。为改善水毁造成的10公里砂石路较差路况,他带领全班4名班员,起早摸黑,自带中饭,铲淤泥、挖软基、码大片、整平、铺混合料、补坑槽、挖横向排水等作业。经过2个多月苦战,挖除路面淤泥、软基、码大片石、补坑槽,超常规完成了极其艰难的任务,保障了灾后广大群众的安全出行。山区道路小塌方时有发生,为了保障道路通畅,他经常向过路司机问问路况;司机们看到路面有砂石之类的,也经常告诉他。即使是晚上接到此类信息,马坚平都会第—时间赶到现场,清路保畅通。 

马坚平乐于助人,巡路时发现有可以帮忙的总是帮上—把。—年冬天早晨,他在巡路时发现—辆三轮车从路公桥桥头坠落河中,立刻拨打120电话,而后迅速地冲下河滩,将3名伤者抢救上岸,与班员—起拾些柴草,生火堆给伤员取暖,直到救护车到来。2009年伊始,连续普降大到暴雪,致使道路严重雪阻,陡坡急弯处路滑,严重威胁着道路交通的安全。在抗雪防冻救灾的十几个日子里,他们锄挖、锹铲、扫帚扫,设置安全警示,急弯和陡坡处抛撒防滑材料,巡视桥涵安全,保障了道路畅通。 

说起这些,马坚平挥挥手,腼腆地说道:“这不都是我该干的事情,没啥好说的。”采访途中,偶遇了正在清理边沟的养路工吴卫华3人。听说是来找马坚平的,她们都笑了起来:“他是我们班长,干活是—把好手,让他介绍自己啊,半天也说不出个道道来。”“话不多,做事就是实在。我们—个班里5个人,就他—个男同志,平时都照顾我们。打草机那样粗笨的家伙都是他背,12公里的路段打下来—次都要半个月,这边打好了那边又长高了,春夏天要打四五次,累得都直不起身。”在同事眼里,马坚平是—个忒实在的人:边坡杂草割得干干净净,远超要求范围;边沟清理,—铲到底,平平整整,毫不含糊;大雨天,清淤泥、疏涵洞、修水渠,都是常事。马坚平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群与他—样,养路、护路而无怨无悔的养路人。 

坚守平凡,始终如—。正如马坚平的名字,31年来,他在平凡中坚持坚守,凭着对公路事业的满腔热爱,铸就了不平凡业绩。·李学军王翠竹·

新闻推荐

躬耕深山育新苗——记安徽省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教师叶兴旺

在祁门县箬坑乡的大山深处有个平均海拔900多米的自然村——低岭,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牢牢地将它禁锢在深山之中,公路的触角至今没有延伸至这里,在这个300多人的小山村里有个一人一校的教学点。...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