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谐乐章在这里奏响——来自祁门县司法局创先争优的报道

安徽法制报 2012-02-22 23:36 大字

[摘要]来自祁门县司法局创先争优的报道

□胡日芳张明余

“安置帮教经验”得到中央、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社区矫正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矫正对象劳动服务令”、“成功个案补贴”;法律援助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打造2平方公里服务圈……近年来,祁门县司法局锐意进取,创新开拓,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屡创新招,亮点纷呈。

由于成绩突出,该局2009年被中央综治委、人社部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0年被市司法局荣记集体“三等功”,2011年被省人社厅、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另外,2009年以来,该局还有15个集体29人次受国家、省、市表彰。

抓队伍树形象建一流司法行政队伍

祁门县现有18个司法所,司法行政干警62人,其中党员4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4人。

常言说“车厢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就是一个飞驰的火车头。近年来,祁门县司法局的工作进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要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腾飞,就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树立责任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戴贤才局长向班子全体成员提出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贤用人,以绩带人,以德感人,以廉率人”的要求,向全局干警提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我为镜,对我监督”的口号,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唱响了“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的主旋律,使班子做到了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言行一致,走上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干事”的为官之道,形成了一个带领全系统干警争创一流业绩的强有力的“龙头”。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为全局干警树立了榜样,也在全局干警面前树立了权威。全系统广泛开展了“三好班子”、“五好科室”等争先创优活动。经过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该局实现了全局面貌四个大变样,即队伍建设大变样、办公设施大变样、工作姿态大变样、工作业绩大变样。全体人员热诚工作,拼搏奉献,受到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业务精,风气正,干劲足,形象好,是群众对祁门县司法局的一致评价。几年来,该局先后有15个集体29人次受国家、省、市表彰。

抓基层夯基础筑牢坚强的维稳防线

基层稳则社会稳,基层活则全局活。近年来,祁门县司法局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理念,使全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祁门经验”成为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面旗帜。

装备经费倾斜司法所。为进一步完善司法所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司法所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司法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能力,近年,该县18个司法所的办公楼全部建成,18个司法所的装备全部配齐,18个司法所专网、外网全部开通,2010年、2011年省司法厅下达的转移经费和县财政下达的业务经费100多万元,用于司法所达60多万元,占总金额的56.7%。装备、经费向司法所倾斜,进一步夯实司法所基层基础,充分调动了基层司法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矛盾调解推出新机制。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专业调委会,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医患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等3个专业纠纷调委会;建立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分析报告机制,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呈报,为领导决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制定出台了《祁门县认真贯彻〈人民调解法〉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近三年来,全县基层司法所和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333件,调解成功2217,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制止和避免群体性械斗35件,防止和避免集体上访35件,防止和避免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56件186人。人民调解被称为化解百姓心中疙瘩的“开心锁”,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巩固成果提升“祁门经验”。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祁门经验”,2010年,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巩固提升“祁门经验”的实施意见》,得到了县委书记张敏充分肯定;制定了《祁门县刑释解教人员风险评估办法》,对评估为不同类的对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帮教方案,实行分类管理,提高了安置帮教工作效率;定期与九城监狱开展“双向联系”活动,实现服刑在教和安置帮教“双向延伸”。截至2011年9月底,全县289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有13人创办了私营企业,23人从事车辆运输业,109人外出务工,138人从事种植或养殖业。有2人被选为村支书,4人被选为村委会主任,3人被选为村民组长,4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人被选为县、乡镇人大代表,帮教率达100%,安置率98%。

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矫正质量。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近三年来,该局推出了“社区矫正对象劳动服务令”,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按时参加公益劳动;出台了《社区矫正成功个案补贴办法》,根据个案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工作效果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开通社区矫正对象GPS定位管理信息系统,便于随时掌控矫正对象行踪,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由单纯依靠“人防”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突破性转变。三年来,全县106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6名社区矫正对象被评为积极分子,1人减刑。社区矫正9项创新做法被国家、省级媒体报道。

抓普法重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五”普法期间,特别“六五”普法启动后,祁门县秉承过去普法的优良传统,立足县情,创新载体,分类指导,并注重在“特”字上狠下功夫,在“深”字上大做文章。

法律进机关突出“实”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祁门县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知识考试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法制理论考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轮训考试制度、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并在这些制度的落实上狠下功夫。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集中学法不得少于5次,县委理论中心组、县政府均制定了学法制度和年度学习计划。

法律进乡村突出“亮”字。乡村是普法宣传的一个重要领域,该县在完成省司法厅“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自选动作”,进一步拓展了工作领域,打造出工作亮点。

该县整合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多方面人才资源,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真正把相关的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同时,整合后的各方面专业人才,还和镇(街道)、村(社区)签订长年法律顾问合同,为镇(街道)、村(社区)提供各方面的法律服务。

法律进学校突出“延”字。在整个普法宣传过程中,祁门县把法制教育内容延伸到地方教材体系当中,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另外,针对青少年可塑性强、受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祁门县还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纯净的法治环境。同时,利用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平台,大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拓展法律服务助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城乡方便群众,祁门县法援中心在全县18个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2个行政村与6个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1097个村民(居民)小组选配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全力打造2平方公里服务圈,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覆盖面,对企业员工追讨工资及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直接受理并提供援助,有效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近年来,祁门县司法局还指导全县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以民为本,走“近民、便民、为民”之路,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其中,县公证处办理了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的招投标公证,拆违中的证据保全公证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公证等,预防了纠纷,减少了矛盾,避免了诉讼;以加强律师党建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律师个人执业行为,促进律师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近三年来,执业律师共承办各类案件257件,代写法律文书25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8000多人次。

省司法厅副厅长王春敬等一行来祁门县司法局调研

新闻推荐

三个主动服务重点工程

今年以来,祁门县公安局平里派出所针对辖区重点工程建设特点,认真听取业主和有关人员意见,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起,推出便民利民措施,以“三个主动”服务重点工程,受到辖区业主...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