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些“民声”,代表委员听到啦!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01-21 13:00 大字

日前,记者将整理出来的“两会民声”转给参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立即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有的代表和委员就读者发出的 “民声”在会上发言,呼吁对一些热点问题及早出台解决措施;读者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有的代表和委员已通过建议、提案等形式递交大会。现选登部分代表委员对“两会民声”的回应。

加大村级转移支付

手机为139****2635的读者:建议加大村级转移支付,目前很多村难以正常运转,期待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转移支付标准。

六安人大代表团11名代表:村级干部工资待遇低,容易造成干部队伍不稳定,村级工作难以运转,建议进一步提高对村级转移支付标准。

骆飞委员:的确,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重视农村水塘整治

手机为139****5096的读者:大搞水利建设应重视当家塘投资清淤,一个村民小组把所有鱼塘都利用好了,比修建一个小型水库还实惠。

戴克柱委员:确如这位读者所言,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林权都进行了改革,但水塘却是一个死角,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治水,大力推进农村方塘方水承包,带动农村水利建设。

完善新农保制度

手机为136****8020的读者:我是一个农民,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新农保政策,真正让农民老有所依。

手机为158****1745的读者:祁门县农民盼望加入新农保。

黄山代表团吴灵强代表:完善新农保政策,我们建议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从省级层面对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制度框架提出统一要求,并列为各级政府目标任务进行检查考核,改变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单纯依靠行政推动的局面;二要加大省级财政的投入,在新农保起步阶段,省级财政补贴占参保农民缴费总额的比例至少不低于20%,今后应逐步提高到50%以上,并对部分经济薄弱地区予以倾斜;三要统筹考虑新农保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

提高大病报销标准

手机为187****6619的读者:我是安徽池州一个农民,患尿毒症已有十几年了,花费众多,盼望国家提高这类病人的报销比例。

池州代表团张增玲等代表:新农合实行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制度,虽然解决了一部分费用,但重大疾病的费用对于农民来说仍是负担过重。建议:1、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在合理的增长区间;2、增加重大特种疾病特需药品的报销目录范围,提高实际补偿标准;3、提高重大疾病补偿比例;4、取消对重大疾病给予医疗救助 (前提是低保户)的门槛,提高城乡医疗大病救助标准;5、将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的病人纳入省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的范围。

小城镇建设盼关注

手机为138****3023的读者:我家住泾县原包合乡街道,2005年被并为桃花潭镇,因为镇大了财政有限,街道状况很是糟糕,一到下雨天街上就像小河,政府能否对这类小城镇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

池州代表团孙雅仙代表:现在一些城镇社区是村直接更名过来的,农村性质并未改变。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很多惠农项目建设只在村实施,不能在街道上去实施,而地方财政又难以同时支持街道社区建设,造成了部分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议省政府对实际是农村的街道社区给予同等待遇。

拆迁标准要统一

手机为137****8204的读者:我是滁州市来安县烟陈乡农民,今年我们这里要建设新农村,所有的房子都要被拆掉,一平方补偿三百,我家能拿到补偿费3万多,房子自己造。其实我们的房子都还能住,这样一拆反而给我们带来很大负担。

手机为152****5769的读者:老百姓最关心拆迁,老百姓和干部家的赔偿为何不一样?

程太平委员:征地拆迁关键是要实现透明化,农民不是不愿意拆迁,关键是要一碗水端平。但目前农村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各县区各唱各的调,我认为补偿标准要严肃操作,杜绝人情标准,对于特困户应该给予特殊照顾,体现人性化。

农资打假待加强

手机为138****0775的读者:加大农资打假力度,特别是化肥。

手机为131****1565的读者: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的管理,市场上大部分人员都是没有专业知识的,像开百货店一样。建议培训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农民在种子农药肥料上能够规范安全使用。

周毅委员:目前,农村农资假冒伪劣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是乡镇在落实这方面工作上力度不大。建议一定要形成一个新的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

手机为130****8522的读者:如今80岁以上的老人五六十年代做义务工为国家奉献青春,七八十年代交农业税、特产税、统筹教育附加费收入所剩无几,兜里无存钱养老,新世纪政策越来越好,老人们也期待着社会越来越多的关爱。

刘薇、曹云霞委员:现在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或群团来推动这方面工作。希望政协能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尤其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构建和谐新农村。现在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承担着农活、抚养孙子辈和儿女不赡养的三重压力。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让老年人能有尊严地活着。

新农村建设先规划

手机为138****8005的读者:我是砀山农民,我们家乡孩子结婚建房非常浪费,一般都得建宽10米长13米的两层楼房,大概200多平方,还得再建一个三四百平方的院子,小两口住也住不完。大家相互攀比,父母不建还不行。关键是村里也没个规划,建的杂乱无章,以后再想规划恐怕就难了。

孙学龙委员:新农村建设中缺乏规划引导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地方没有规划,即使有也不按规划做,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建的越多浪费越多。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自费修桥做好事 遇到阻力无人帮事发祁门县凫峰镇恒丰村

事发祁门县凫峰镇恒丰村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