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祁门城乡旧貌换新颜

黄山日报 2010-11-16 17:42 大字

本报讯眼下,不论是沿着慈张线抑或大青线进入祁门县,都可以感受到这个皖南边陲县的洁净和明丽。星星点点的村庄掩映在新建的徽派围墙之下,公路两侧杂草全部被清除干净。东边进口的黄土坑、西边进口的铜锣湾也都装扮一新,完全一扫原来的祁门形象。

这个巨大变化发生在今年6月份之后,祁门县按照全市“四大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县立地条件,以“扮靓黄山西大门,营建对外新形象”为目标,确立了以主要交通干道、旅游干线和重点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为主要范围的12个节点,围绕这12个节点,制定方案,强化规划,筹措资金,全县联动。目前,全县投入资金达到2200多万元,人力3000多人次,清除各类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和广告牌等620多处,完成徽式围墙建筑6000平方米,种植绿树3500多株等,全县“四大整治”12个节点已经接近尾声。

祁门作为安徽南大门、黄山最西端,由于山高路窄、城市建设局促等原因,长期以来,主要交通干道逼仄、部分景区景点地处农庄附近,环境卫生不甚乐观,同时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导致城市给人的感官不美不洁不净。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以新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重构祁门城区新版图,有效解决了城市逼仄的问题。今年,又借助全市“四大整治”的东风,以倒逼机制推动广袤乡村的文明创建,特别是交通旅游干线和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根据实际状况,该县确定了今年以祁门城东路段作为整治样板路段,选择12处为重要节点,进行重点整治。在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上,则以牯牛降观音堂、九龙池、历溪三大景区和闪里坑口为重点,着力构建环境优美、串珠成线的环牯牛降旅游圈。

为确保整治的规范化、提升建设科学化,该县对确定的12个重要节点,委托市城市建筑规划院到实地勘察规划设计。为充分调动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的积极性,该县对所有建设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分工,并开展建设大比武活动。在资金筹措上,该县坚持项目拉动,财政奖补、城投贷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确保整治工作的投入。在人力保障上,该县要求每个乡镇皆成立一支专门的清障队伍,另在金字牌镇设立了城乡规划分局和城管分局,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为加快整治工作进程,该县强化“一线工作法”,每个建设节点都确立每周工作安排,县、乡分管领导定期深入一线,督促检查。(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为提升群众创建意识、支持群众美化净化家园,该县强化宣传发动,出台补助政策,广泛吸纳群众共同参与到整治活动中来。

祁门黟县交界的黄土坑地段是市区进入祁门的窗口,皖赣铁路和慈张公路在此并行,是外人对祁门的“第一印象”。今年,祁门县投入600多万元,在此建设了以“祁红文化”为核心的景观带。在公路两侧建设两块以“中国红茶之乡—祁门”和邓小平所说的“祁红世界有名”为主题的文化墙;对长达1.5公里路段两侧全部栽种茶树进行绿化,并铺设了人行道。对沿河进行了整治,营建了假山和徽式拱桥。周围的群众看到政府如此重视整治和创建,也自筹资金投入美化家园。莲花村村民韩小和家的房子就坐落在祁红文化墙的旁边,建设有八个年头了,一直没有动过。今年看到这个情况,他自己投资了4000多元,将自己的房子重新粉刷一遍,又在自己家门口建设了一个花坛。谈到为何要这样做时,韩小和说:“我们这里原来算是无人管顾的,现在政府把这里建设得像花园一样,我们自己也要出一份力。”目前,黄土坑地段的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将在11月底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半年多来的强力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从前到处破旧的遮阳篷、广告牌不见了,杂草丛生、塑料乱挂的河道清洁了,具有浓郁祁门特色的香樟树、茶树栽种在道路两旁,延绵数公里,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追求。这一点,今年整治任务最重的金字牌镇镇长黄五金最有发言权:“我们金字牌镇今年承担任务最重,12个建设节点有9个在我们镇,但经过这半年的艰苦努力,我镇的面貌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最后想来,这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扩权强镇、工业重镇的内在发展需要。‘四大整治\’活动必将带动我们经济的腾飞。”·陈昌奉·

新闻推荐

开创祁门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共祁门县委书记张敏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是在黄山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进入“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现代...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