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楠玛村凝心聚力和谐发展

黄山日报 2010-03-03 18:29 大字

本报讯见习记者 闫冲冲陈洪明报道“村里有重要事情了,村两委不仅开会听代表说,还下来走访,听听我们的意见。”李彪是黟县渔亭镇楠玛村村民,说起现在村两委的工作,他很满意。 

和李彪一样,村民们发现这几年村两委走村串户的次数不断增多,村里的道路亮了起来,“农家书屋”的书多了起来,而感受最大的是每年腰包在不断地鼓起来。595户2055人的楠玛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 

日子红红火火好起来。“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才能凝心聚力,和谐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楠玛村任职近20年的现支部书记冯灶相谈起这几年来楠玛村的发展如是说。 

楠玛村地处渔亭镇西陲,与祁门县相接壤,是集林、粮、茶、桑多种经营的农业大村。皖赣铁路、慈张公路横穿全境,渔亭工业园区也坐落于该村辖区。楠玛村拥有优越的资源与区位优势,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村民增收较慢,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带动村民致富的动力。 

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这个问题摆在楠玛村两委成员的面前。 

走出去,学习发展经验!2007年在黄山区耿城镇,看到该镇近几年来的项目建设以及发展变化,楠玛村两委成员深受触动,感受到耿城镇上下齐心协力想干事的热情,意识到发展致富不仅仅是需要优越的资源。 

“耿城镇的发展致富给了我们很大的鞭策。”冯灶相说,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村民代表会等,走访村民,查找村两委班子存在的不足,认识到班子心要往一处想,劲要往一处使,发展思路要清晰,才能盘活全村像耿城镇一样走向致富。 

发展是硬道理。楠玛村两委主动邀请村民组组长、德高望重的村民和外出务工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促膝长谈,征求促发展、增收入的好建议。村两委确定以渔亭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展工业经济,千方百计开拓村集体经济增长的路子;利用交通优势,壮大做强林、茶、桑业等,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与园区服务业,确保村民收入有较大提高。 

群众利益无小事。楠玛村两委2008年在黟县范围内首推实行村干部坐班制,2009年10月开始,改坐班为上班,明确工作职责,高效处理好日常事务,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各类问题,今天能解决的事情,不拖到明天解决。 

积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聚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如今的楠玛村设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4十2”民主管理程序运作;村党务、村务及财务流水账及时向村民公开;综治、民兵、应急、沼气服务以及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健全;医疗卫生室、广播室、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设施完备,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稳步前进。 

“我们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楠玛村村委会主任叶金迪说,今年村里还准备建设油茶基地500亩,完成道路硬化1400米,修建楠岭桥一座,进一步加固楠岭水库,这些只是2010年楠玛村增收、惠民工作的一部分。

新闻推荐

祁门县深入开展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入春以来,祁门县100多名农技人员分赴全县各地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深入推进今春农业科技下乡工作。从2月1日开始,祁门县利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县集中开展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截至目...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