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和竺可桢致力于黄山气象站建设往事

黄山日报 2022-03-16 10:14 大字

竺可桢与夫人张侠魂、长女竺梅、次子竺衡与胡焕庸在黄山

□黄亦白

现在游客看到的光明顶上气象雷达“大圆球”,已经成为黄山之巅的标志之一。我们知道,这一设施是1955年设立黄山气象观测站后,逐步发展建设起来的。然而我们不知道,在民国时期即已考虑设立黄山测候所,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气象站,而且由中国业界顶级人物亲自谋划、亲自勘察。

1935年8月3日,新中国农学会京沪杭会员200人到黄山召开第一届年会。黄山建设委员会委员程永言、姚文采、汪采白、金猷澍等出席会议或参与筹备工作。会场设在汤泉对面的居士林,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5日上午闭幕式后,与会人员上山游览。期间,该会主席谭仲达署长表示,可与黄山合作几个事项:设立一所农林研究所,造一标本林及植物园,设一测候所,设一动植物陈列馆。这是建设测候所最早的动议。

1936年夏,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与夫人张侠魂、长女竺梅、次子竺衡与胡焕庸等一起上黄山。此时,竺可桢刚就任浙江大学校长不久,而胡焕庸是竺可桢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人们熟知的胡焕庸线即以他名字命名。这次上山,让他对黄山地理位置及其在气象上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萌发了建立测候所的想法。

当时,竺可桢的另一个职务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鉴于竺可桢的学术地位,蔡元培从1928年着手筹备中央研究院之日起,就邀请他来负责筹建气象学方面的研究机构,一直到1946年卸任所长。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长为蔡元培。竺可桢的想法得到蔡元培的大力支持。

1937年3月,蔡元培与中国驻日大使、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许世英函商在黄山设立气象测候所事宜。商定该所一次性建设费用申请由中央财政解决,日常运行费用由安徽省政府负责解决。日常费用经许世英出面,安徽省政府同意给予解决,但向财政部申请建设资金一事却迟迟没有着落。3月25日,中央研究院气象所建议院总办事处,以院长名义致函许世英,趁许回国述职契机再次商议。

6月3日,许世英终于回函蔡元培,说明前一阶段建设资金中央一直没有批准,现业经领到建设补助费用5000元,即派员送交,并希冀早日开工,让名山生色。回函的同时,附寄中央银行5000元票据。许虽为民国政府驻日大使,但没有忘记黄山建设者的身份。中央研究院收到许世英的信函后,迅即办理收款收据寄回。

资金确定后,即面临筹备建设。7月下旬,竺可桢亲自率队前往黄山,就建设测候所进行现场考察。他登上天都峰、莲花峰,一边欣赏黄山绝美风光,一边认真查勘地形地貌,觉得两座山峰位置虽高,但地势陡峭,面积狭小,无法施工。可选的最佳地址为平天顶,也就是现在的光明顶,文殊院次之。经测算建设费用至少5000元,日常运行费用每月200元。

8月1日,气象所建议代蔡元培院长拟函回复许世英,反馈建设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等。蔡元培的回函不日在上海发出寄往日本,同时寄送黄山建设委员会驻沪办事处。

就在此期间,抗战全面爆发,中央研究院已经顾不上在黄山建设测候所。此后的建设进展情况虽未见记载,但从财务账目看,中央财政资金确实按时到位。蔡元培、竺可桢的黄山测候所建设设想虽未实现,却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黄山气象站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闻推荐

“网约车”上新规让出行更安心

近日,新修订的《黄山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施行,相比2017年出台的细则有哪些...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