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隽:用心付出为爱守护

黄山日报 2022-02-25 05:06 大字

徐隽,为了照顾患有脑瘫的儿子,她30多年用心付出,无怨无悔,将儿子培育成才。2019年,徐隽家庭被评为“黄山市第二届文明家庭”。

1991年,儿子的出生本该是徐隽最高兴的事,可是由于分娩时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孩子经过21天的抢救才得以出院。后来又被确诊为脑瘫,这样的打击,让徐隽一时无法接受。之后,他们辗转去了北京、杭州和上海,结果医生的预言更是让她和丈夫崩溃:这孩子活不过15岁。

“怎么办?”“再生一个?”

那段时间,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同情和建议让徐隽和丈夫压力很大。

“不生!”最终,她和丈夫做出决定,因为再生,就会分散精力。既然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要用全身心的力量把儿子抚养大。

孩子体质弱,徐隽就在饮食上加强营养,稍大一点,就带着儿子进行康复训练,到了读书的年龄,她又教儿子识字,在她的悉心教育下,不到一年时间儿子学会了1500多个字。

“生活上照顾、教育也不能缺失。”徐隽说,身体上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要从精神层面让儿子“康复”起来。

通过识字,儿子汪寻洲爱上了读书,迷上了写作,截至目前,他创作的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达百余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头条》《海外文学》《新文学》《时代作家》《中国精品诗歌诗选》等刊物和知名网络平台上发表,2019年,汪寻洲被吸纳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未来》在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2020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中获二等奖。

采访时汪寻洲透露,拟于近两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歌集,一部中篇小说也正在构思中。

找到生活目标的汪寻洲想到社会上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脑瘫孩子,他们同样渴望康复。于是他萌发了创办脑瘫康复机构的愿望。

本来,照顾儿子已经让徐隽身心俱疲,儿子又冒出来创办康复机构,这让徐隽很为难。

为了造福更多和儿子一样的脑瘫儿童,徐隽和家人一起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奔波于省直、市直、区直等部门,争取政策、筹措资金,终于在各方支持下,于2013年3月成立“黄山市新安脑瘫之家康复活动中心”。2018年12月,正式注册为“黄山市屯溪区阳光残疾人活动中心”,纳入医疗机构,被安徽省残联定为脑瘫定点康复机构。

截至目前,康复机构已为近400名脑瘫患者提供康复帮助。近100名患儿由原来的不能坐、站、爬,到能独立行走,开始新的生活。汪寻洲先后被评为“最美残疾人”“黄山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他所在的机构也被安徽省政府残工委评为“残疾人之家”。·程向阳·

新闻推荐

黄山风景区“浴”雪奋战护平安

本报讯2月22日8时至23日8时,黄山风景区出现了暴雪天气。童话般的雪景吸引了近2000名游客进山游览。琼花翩飞,黄山...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