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8摄氏度空中抢修 黄山索道团队助力北京冬奥会
冰雪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牵手相聚、让奥运健儿们激情逐梦,但冰雪却给索道维护检修带来的是极大挑战。在挑战面前,黄山索道人充分发挥“黄山松精神”,进一步锻炼了队伍,全力保障了索道安全运营。
2198米,是海陀山的最高海拔,也是C索道上站的所在地。这条发端自“雪飞燕”出发区的索道,长1602米、高差627米,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11条索道中海拔位置最高、上下站落差最大、使用频率最高、运营压力最大、运行维护最难的一条索道。运维这条索道的,是黄山索道团队。黄山索道是全国最早兴建运营的客运索道,30多年来,八方来客慕名前往,搭乘云谷、玉屏、太平三条索道和西海观光缆车一览黄山胜景。此次来保障冬奥索道的14人,均是黄山索道队伍中精心挑选出的精兵强将。
11月7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雪。8日,海陀山雪后初霁,披上白衣,棉花糖一样的积雪为赛区带去美景的同时,也为索道维护带来挑战。索道各站点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具备开车运行条件?这不能拍脑袋,要实地查看。然而,原本的检修步道积雪深达20厘米,连迈步都困难。(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办法总比困难多!副队长张长钢顶着寒风、沿着运动员的滑雪赛道爬行而上,寒风刮起雪花吹得他一步一停顿、一步一喘气,2公里的赛道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到达上站,按照标准逐项完成所有检查,确认正常后,张长钢才松了口气。
然而,下一个挑战接踵而至。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索道线路上的3个风速仪数据失常。“应该是气温太低,冻住了!”在索道行业从业26年的队长许敏判断道:得赶快抢修!于是,许敏带领潘奇斌等四人组成抢修小队,开动检修车,冒着呼啸寒风和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沿着索道逐一抢修。
与普通缆车全然不同,检修车四面通风、头顶无遮挡,只有栏杆防护,普通人光是乘坐可能都会发晕。“四面无遮挡,方便我们耳听八方、眼观四路,也便于攀爬出去检查维修。”说着轻松,但真正搞起检修来可是步步惊心。到达5号风速仪下方,潘奇斌将吹雪机背在身上,小锤子、螺丝刀等工具装在衣兜里,穿好全身式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一步一步地从车厢爬梯爬到车顶、越过轮组、再牢牢抓住索道支架攀至顶部。在他脚下,是20多米高的支架和无尽的群山,外人看得屏气凝神,他却镇定自若。果然冻住了!潘奇斌发现,风速仪上方有好几厘米的积雪,下方还结了冰。他一手紧抓支架,一手拿出小锤子,轻轻敲打风速仪的横臂,簌簌雪花缓缓落下;变换角度、多次敲打,积雪基本没了,他又拿出吹雪机,对准结冰的地方,呼呼吹动。可由于戴着手套,手指难以精准按动吹雪机对准结冰死角处,他就脱掉手套操作,可不到一分钟,手指就全部冻僵了,只得重新戴上手套暖和一会儿再继续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约20分钟后,冰雪全部消除,风速仪的风杯开始转动。一个支架处理完他们又爬回检修车,开向下一个支架,就这样,4人轮换着,1个多小时后,3处被冻住的风速仪一一除冰完成,数据恢复了正常。
此后赛区气象情况正常后,C索道恢复正常运营,运送场馆保障人员为赛时练兵。·李瑶·
新闻推荐
倚松傲啸、对月烹茶,鸡声茅店,细雨骑驴,古之士大夫多有超然世外的山水情结。可见山水可以连通人的精神世界,每一次和自然...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