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唐模水街
在徽州,唐朝的汪华广为人知,为保一方平安,他血雨腥风英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朝廷封为越国公,任歙州刺史,死后谥号“忠烈公”。汪氏后人为纪念唐朝对祖先的恩荣,特将其聚居地按唐时规模建立,命名为“唐模”。我们在千年古银杏东边看到的太子庙,供奉的就是越国公汪华,香火很盛。
唐模是“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村前一道檀干溪潺潺流过,是为水口。在徽州人眼里,溪水预示着滚滚而来的财富。这道溪水一直向前,流进村里,更是将白花花的银子带给千家万户。
此处有两株著名古树,一株能讲话会做媒,传说为七仙女与董永牵过红线的槐荫树,电视剧《天仙配》曾在此拍过外景,是一株树龄400多年的古香樟。另一株则是植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银杏树,为黄山境内之最,主干十人环抱,枝叶婆娑,作为唐模古村的象征,护佑着百姓安居乐业,子孙昌隆。站在树下,看千年前的古树仍能生机蓬勃,而那种树的人早已灰飞烟灭,看树的人来来往往,亦不知换了有几十代,真让人感叹植物生命的顽强,与之相比,在时间的长河里,人又是多么渺小。
唐模有一檀干园,出自《诗经》中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一句,该园为村里拥有“三十六典”的又一大姓许氏模仿杭州西湖所建,意在尽一份孝心,让年老体弱的母亲在家门口时时游览天堂美景。园内有小西湖、玉带桥、湖心亭、三潭印月、白堤等风景,多种慈孝竹,以表为人子的拳拳之心。让人惊异的是,此处镜亭中竟藏有宋、元、明、清时代包括“苏黄米蔡”四大家在内的18位名家真迹碑刻,国内绝无仅有。如此小山村,想不到会有如此浓郁的文化气息,奇了。
在唐模村口的古驿道上,矗立着一座四柱冲天的“同胞翰林坊”,为清康熙年间为表彰唐模两同胞兄弟许承宣、许承家同被钦点为翰林而恩准建造,牌坊上书“恩荣”下有“圣朝都諌”四字,满是石雕,或寓意刻苦攻读的寒梅,或象征一翅冲天的仙鹤,或麒麟送子或鲤鱼跃龙门或喜鹊报喜或祥云缭绕,无不栩栩如生。当年,这牌坊一定激励过很多寒门学子发奋苦读,走过古驿道,走出古徽州,找到自己的理想与幸福。
水街是唐模极具江南意味的一处景观,其实就是江南惯见的水巷,两边俱是百姓人家,有平桥相通,桥下有石埠,埠头有洗衣提水的村妇农夫,或坐在自家门前剥豆,孩子与狗在桥上走来走去,慈祥的老人坐在粉墙下闲聊,一派恬然自足。水街两边全是古民居古祠堂古凉亭古店铺古人故居,石板巷、石头桥,斑驳粉墙、鱼鳞小瓦,黑白分明地立在蓝天白云下,旧,却旧得美,有韵味,有内涵,拍下来就是最美的画,那些高高的马头墙却让它空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任由青山翠竹斜阳芳草映在上面,作画。而人走得累了,心里烦了,不妨坐在水街边的长长廊棚里,斜倚在美人靠上,看水,看云,看景,看人。在唐模几乎感觉不出商业气息,而人走在继善堂、尚义堂或许氏宗祠、清末最后一代翰林许承尧故居之类的景点,那深厚的古徽州文化底蕴又扑面而至,有种桃花源里人家的感觉了。站立于沧桑厚朴的古戏台前,似乎已听到清新质朴的黄梅戏传来,唱的当然是耳熟能详的《天仙配》或《女附马》,台下苍生津津有味地看戏,眼里一律是亮晶晶的神采,流溢出幸福之光。
在我们这些外乡人的眼里,如此青山绿水中的古村,黑白分明的旧居,五岳朝天马头墙、四水归堂小天井,悠扬悦耳的山歌,不染尘俗的平和与淡泊,栖息于水街廊棚的缓慢与闲适,以及宁静致远的徽州文化……所有这些多让浮躁疲倦的城里人羡慕啊——也只有羡慕而已,更多的徽州人,不也如他们的祖先一样在外面的世界打拼么?实在想念了,回来就是,徽州终究是涵养性灵的精神家园。朱秀坤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是新安江流域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杭黄两地开展生态环保合作的第二年。根据《杭州市生态...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