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阔步向前

黄山日报 2019-10-11 07:25 大字

□记者黎小强

本报讯近年来,黄山市大力实施并完成教育信息化三年推进计划,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7月1日印发的《黄山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下称规划)显示,目前黄山市已在全省率先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和首批试点智慧学校建设,15所学校被确定为省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常态化在线课堂应用实现所有教学点全覆盖;全市现有143个主讲教室和506个接收教室,精品录播教室覆盖各区县;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电子白板”使用率和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全市教师数与计算机比例达0.9:1,学生数与计算机比例接近8:1,均优于省定标准;9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完成全市教育信息技术全员轮训任务。

规划明确建设目标。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到2019年底,完成1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完善、扩展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选取试点学校完成覆盖一个年级或全校的智慧学校建设试点,计划完成14%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建成市级学业评价系统并推广应用;到2020年,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15%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试点,建成个性化学习系统和新高考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1年,建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50%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试点,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全市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学点智慧课堂实现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规划明确建设思路。按照重点农村、城镇同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在总结首批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建设经验基础上,优先推进乡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以人为本、融合创新的原则建设。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按照资金统筹、多元投入、分级建设、分层负担的原则建设。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别承担所属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多元筹措机制。

规划明确建设内容。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依托“三通两平台”建设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5M以上,城镇学校达10M以上。优化改造校园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全覆盖,确保网络访问高速畅通。探索在校园网络系统基础上建设校园物联网系统;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等,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区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促进学习方式灵活化。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功能,实现查漏补缺,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校长、教师、设备运维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创设“管理人员懂、学科教师会、技术骨干精”的良好环境。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O),建立开放式、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重点加强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提升,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稳定人才队伍支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和参加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水平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等。

新闻推荐

微信发布“十一”旅游大数据 黄山风景区人气最旺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日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巨头腾讯,通过其“微信官方信息第一出口”的公众号“微信派”,发布了微信十一长...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