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对儒道佛三教融合的杰出贡献

亳州晚报 2019-09-27 08:10 大字

○修功军

(下)

儒、道、佛三教及其融合的三教合一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易·注》乃以道教心学三教合一文化对宋元明清在中国社会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北宋佛印禅师为其塑像题诗赞曰:“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中华文化精华全集,宗教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它描绘了弥勒佛下生的行装和愿望,要“和会三家作一家。”

金代高道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其宗旨是: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提倡在平等基础上三教合一,从此正式出现“三教合一”这个“新名词”,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陈抟的再传弟子元代道士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中有专章讨论“三教一家”的问题,认为三教一家的核心就是“一心”,即“金液还丹”。三教一家思想是金元内丹派的共识,陈致虚在叙述其师承时,说他的师父为缘督真人赵友钦,赵友钦“间气聪明,博物精通,挹尽群书,或注或释,总三教为一家,作《仙佛同源》、《金丹难问》等书,到此而丹经大备其意。

从上述看来,儒、道、佛三家,都把“一心”作为最高“真理”。它蕴含着三教合一的基本精神和思想方法。

在哲学界,心学大师王守仁,是以儒合道、佛,在其思想体系中大量吸纳了佛道思想。他认为儒道佛同是心学,其差别只在毫厘之间,只要取其同而去其异,则三者便可融会贯通。(李霞著《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第9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关于三教一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比方说,他们都强调三教圣人没什么不同,成圣、成仙、成佛,根本上都是一致的,三教在思想上、理论上也是可以会通的,他们在强调三教一致时,往往还会利用中国语言中“道”这个概念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可变性。所以儒家、道教、佛教,他们往往会讲,儒道,则是孔孟儒家之道,道教,说的本来就是道,而佛道,是佛之道,他们都可以把思想在“道”这一基点上统一起来。这正好反映了“道”这个概念,本身容量很大。

三教合一论,到了明代产生了更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政界、哲学界、宗教界等学者当中,都极力倡行三教合一说,并形成当时学术思想上的一种共识。

明初太祖朱元璋,制定“三教合一”政策。他对儒、道、佛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他曾写《三教论》,对三教的作用与关系作了论述与阐释。他认为儒、道、佛在教义教理方面虽有种种差异,但在社会教化上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缺一不可。他说:“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凡有国家不可无。”(《明太祖集·三教论》,黄山诗社1991年版)。朱元璋对佛道二教也采取了利用政策,让其发挥辅助作用。他说:“佛仙(即道)之幽灵,暗理王纲,益世无穷。”(《明太祖集·释道论》,出版同上)。所以,明代实行以儒教“明治天下”,以佛道“暗理王纲”。也就是通过儒教来制定政治典章制度,伦理纲常以及君臣治国之道。利用佛道所提供超人间的力量来威慑天下百姓。

朱元璋所制定的三教合一与并用政策,对明朝后来几代皇帝都没有改变,坚持兼收并蓄的态度。

明代全真道也提出儒、道、佛三教合一论。具有传奇色彩的张三丰,名全一,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是陈抟的再传弟子,全真道的丹法思想家。他曾在武当山幽栖,后隐遁潜修,明太祖、明成祖曾多次遗使求之,都查无下落。明代皇帝也曾多次授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通微显化大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关于张三丰的著作,《明史·艺文志》著录有《金丹直指》和《金丹秘诀》各1卷。后人编成《张三丰祖师全集》。在儒、道、佛三教的关系上,张三丰认为“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儒者,行道济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三丰全集·大道论》,清彭定求编《道藏辑要》毕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重刻本)。

祩宏(1535-1615),字佛慧,别号莲池,明代中兴净土的宗师,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长住杭州云栖寺,故称“云栖大师”。在儒、道、佛三教关系问题上,祩宏提出“三教一家”的论点,三教为何是一家?祩宏以三教同源来论证这一观点。他作了一幅三教同根同祖的关系图,并题诗曰:“胡子秀才书一卷,白头老子丹一片。碧眼胡僧袒一肩,相看相聚还相恋……”

从“三教”的视野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历史传统;同时,“三教合一”也是一种文化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合一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儒、道、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道、佛三教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重建中华民族道德宗教信仰文化体系,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清朝统治者对宗教的政策是崇佛抑道,道教只有自强不息在民间传播使之与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相适应,反映了下层社会民众为摆脱现实苦难,追求精神解脱,广泛地渗透于大众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传统文化,其思想合于“道”的境界。

儒、道、佛三教思想与修行实践为内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三教”的视野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历史传统。

而作为学通三家的一代宗师,陈抟对道家与佛门的研究与修习也颇为深厚,与他处于师友之间的佛门道人就有佛门高僧麻衣道者,传给陈抟《正易心法》、《先天图》,以“心中本有易,心外自无法”佛门易学授以陈抟,陈抟佛门心法渊源正在于此。同时道家的钟离权、吕洞宾的融合佛门禅宗与道家丹道的修炼方术以及吕洞宾授给陈抟的《无极图》对陈抟影响颇大,而其同学谭峭的《化书》所阐述的天地变化之道,陈抟亦与之深入探讨而以《胎息诀》相呼应。陈抟思想来历自此可有一整体把握。其次,简述了陈抟思想成就。陈抟向麻衣道者学习易学,留下《正易心法注》的易学遗著,开佛法解易的先河。麻衣道者传给陈抟的《先天图》则启发陈抟开创先天易学,还创作《易龙图》,传习河洛理数,进而形成了陈抟的易学之象数学,其本质是“科学的唯物论”。

朱熹说: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所以:“疑得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

历史作用: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世人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教不仅同源一致,而且具有相同的社会作用。三教都以扫除人的妄念、救治人的愚迷为己任,都以普度众生为职事。儒以治世治民,佛以治心治性,道教则是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够治国治家;三教同功而异名,可以并行于世。

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多彩的文化样式恰好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为人们的心灵净化、境界提升、意义安顿以及人际交往提供支持。儒、道、佛三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和发展,为人们多样性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这无疑将更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新闻推荐

黄山“边检”,不辱守护与服务的使命

□徐红云蔡莹莹1992年9月,为适应黄山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务院批准同意开放黄山航空口岸,1993年3月,黄山边检正式成立。...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