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光浮瓦碧参差□李梅
去年春天,我去了一趟梦寐以求的周庄。那雨、那桥、那水、那屋,像一幅江南水墨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提起画,就想起画家吴冠中游览周庄后由衷地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只要你到过周庄,就知道这种赞誉一点也不为过,海外许多国家的报刊上,不是也称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吗?
在昆山祝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尽情地游览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周庄古建筑。祝同学说,如今镇上还有近百幢古宅,六十余座砖雕门楼,这些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商人沈万三的宅邸——沈厅。这座宅邸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有大小房屋一百多间。
沈厅前面是水墙门与河埠,是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的地方;中间为墙门楼、茶厅、正厅,是迎来送往、接送宾客之所;后面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
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堂里的各式雕刻,可谓是鬼斧神工、雕梁画栋。厅内梁柱上,镌刻着蟒龙、麒麟、飞鹤、舞凤等图案,线条精细流畅,人物形态栩栩如生。一块长不盈尺的砖板上,能刻上前、中、远三景,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足以和苏州园林典范“网师园”中的砖雕门楼相媲美了。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被人用滥了的形容词,但我还是把它用在这里,用在周庄,用在“中国第一水乡”。我们来时正是雨天,一切都似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湿漉漉的,白粉墙是湿的,上面长满了斑驳的青苔;石头铺的路是湿的,像是撒了油一样的光可照人;天空是湿的,灰蒙蒙的,老沉着脸,像是不欢迎我们似的。
小桥下的流水,虽不算清澈,但也不浑浊。这里处处是桥,处处是水,窄窄的河道上,横卧着二十四座石桥,元明清时的古桥就有十余座。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小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让人如临神话般的仙境。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在这里还解开了一句古诗的疑团。原来读秦少游的诗时,对他的“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的一、三、四句都明明白白,就是第二句的“碧”字读不懂。在北方长大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被雨水淋湿了的瓦是青绿色的。那天在周庄,一场小雨刚刚过去,天是半阴半晴的,雨后并不是很强烈的阳光洒在黑瓦顶上,一下子让我明白了“霁光浮瓦碧参差”里“碧”的用意。遥想诗人当年,肯定也和我一样,站在雨后初霁的桥上,看着不远处一户户人家房顶上的浮瓦幻成了碧色,轻轻地吟出了这美妙的诗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山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立体监管模式,着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