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上黄山 □苗连贵

达州晚报 2018-12-01 10:02 大字

上黄山,旅行社开宗明义打老人牌:敬老价589元,70岁以上的再减190元(门票)。于是,老人们动心了,老当益壮者,乃至体弱力怯者,纷至沓来。

游黄山,虽然上山下山皆有索道,但要领略黄山奇峰秀谷的风光,仍须走一段不短的山路:履石阶,过松岗,陟云梯,爬好汉坡,忽上忽下全是力气活。好在沿途有山花、古松、奇石、飞云,远岫近水作伴,人在画中游,怡心赏目,并不觉得很累。

一些银发翁媪,平时走路都屐履彳亍,居然也拄棍扶杖,步步行来,一路不落人后。队伍紧走慢走,山路旁多有石凳,长亭短亭,十步一歇,百步一坐。

迤逦行至迎客松。千年古松,蓊蓊郁郁,舒展开孔雀般翠绿的身姿,笑迎远客。游人争相与之合影。一对老夫妻,年纪当在七旬开外,也当仁不让地争抢站位。老媪先照,表情包储备得充分,眯着眼,笑靥如花,恁老,还学年轻人的样,叉开枯枝似的手指,打出个“v”,笑煞人也!老翁不厌其烦地给她照了一张又一张。黄山将老人变年轻。

一路上,远眺天都,近攀莲花峰,老人们爬坡越岭,万险不辞。不过依我看,最艰险处在百步云梯:山壁似斧凿刀削,高而陡峭;石蹬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蹬石湿滑,壁间有细流泻出,飞洒如雨。云梯外沿有护栏,麻石砌就,破损处生有苔藓,绿绒斑驳。

登云梯的人太多了!下面的人如蚁集,簇拥着欲上;上去的则一步一登,不紧不慢——快不了,越往上,蹬道越窄、越陡,须百倍小心。我抓着护栏,越往高处越胆寒,爬至半山腰,既不敢抬头仰望,也不敢回身下视,只是闷声举步,一步一个脚印。快到峰顶了,两壁夹峙,天如一线,头上一巨石悬空,浑圆如卵,看那态势,只要大地稍稍打个喷嚏,它便会“轰隆”一声坠下。我生怕它在我经过时恰巧砸下来,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三步并作两步,嗖嗖嗖,一气就上来了。上面是鳌鱼峰顶,顶上有观景平台,石凳上坐的都是刚从云梯上来的老人,喘着气,心有余悸,但都带着胜利者的微笑。我没坐,自感脚力还行,环顾四周,真有“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慨!

稍作歇息,继续前行。时近正午,我们在休憩处打尖,拿出各自的干粮,无非是面包、小蛋糕、火腿肠、卤鸡蛋、榨菜丝、牛奶、饮料、巧克力之类。忽然想起余秋雨写黄山的散文,说古人登黄山,须自带粟、菽及铁锅、瓦罐,捡山柴炊饭,备尝艰辛。如今的我们,比古人可是有福多了。两位酒友把石凳当酒桌,打开一瓶“黄山蜜”,你一口,我一口,以“桌”前的奇峰危崖、苍松翠柏、山岚秀雾下酒,喝得回肠荡气,声称:酒增力气,不喝酒走不动路。重新上路时,果见二位华发老翁撅着屁股,登山爬坡,劲道十足,不输年轻人。

有一位“独行侠”,带了单反相机、支架,每临胜景,便架起长枪短炮,大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势,“玉兔采灵芝”跳进他的相机,正在禅修的“老僧入定”坐入他的画面,“飞来石”这块通灵宝玉也飞进他的镜头。他拍得忘乎所以,快下山时,却发现他不见了,急得带队的导游一头汗,幸而在电话里找到了他。

说起这位导游,也够大胆。他带的这个团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团。全团54人,其中80岁以上的2位,70岁以上的36位,剩下的也都60大几,谁敢接这个团?他敢,老人虽然年纪大,但大都“听话”,好管。小伙子也是尽职尽责的,前前后后找了“摄影师”半天,终于把他从“观海心亭”拽了回来,还帮他扛着摄影支架。

过了光明顶,山道全是下坡,一路顺风。回程时,我坐在大巴上想,这些老人何以敢衰年上黄山?是黄山的美景召唤?是为了了却年轻时想登而又不能登的夙愿?是的,都是。其实我想,更多的是老人也好玩,人老心不老,心里“不安分”,一股精神气不能遏止——老人上黄山,拼的就是不服老,不甘于老!

新闻推荐

黄山市司法局:培训全市调解员骨干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11月22日至23日,市司法局举办2018年度全市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班,120余人参加。据介绍,此次...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