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真·非遗传承人匠心传承一方徽墨

安徽日报 2018-07-09 11:32 大字

本报记者 程兆 文/图

黄山市屯溪区胡开文墨厂里,山里的湿气加速着墙体的衰老,可传统的墨香仍在车间里沉淀飘荡,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培坤,带着年轻的徒弟们守护着祖祖辈辈传承的手工技艺,传承着一块块散发着中华历史书香的徽墨。

今年68岁的汪培坤,出身徽商世家,14岁开始拜师学习歙砚雕刻技艺。 1984年,汪培坤凭着过硬的雕工被选入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徽墨、歙砚、漆器等徽州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1989年进入屯溪胡开文墨厂,得到了胡开文徽墨第七代传承人胡连生和制模大师胡成锦的技艺传授。26年的辛勤付出让他全面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并首创了“幻彩法”描金技艺,发掘了源自宋代大漆烟烧制技艺。

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9道制作工序的徽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目前墨厂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环节仍采用纯手工技艺。

在汪老的带领下,如今的胡开文墨厂墨香四溢。他收藏的数百方古砚、老墨模,以及新修建的 “徽墨文房博物馆”,更是向后人展示了胡开文上百年来的创业历史,为徽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新闻推荐

三阳高铁站全力冲刺

□记者冯劼吴玉莲7月5日,天气异常闷热,但在杭黄高铁三阳站施工现场,工人们依旧紧张施工。三阳站是浙江省进入黄...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