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一楼花蛤吃出卵虫?
□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近几天,黄山市某网站一网友发贴,题为《临江一楼花蛤吃出卵虫!卫生状况堪忧!》,反响很大,引群众议论纷纷。5月21日下午,记者和市食药局执法人员同往调查。
A
网贴:辣炒花蛤有蛆卵
记者注意到,发贴者网名为“Miya11”,于5月17日晚在屯溪临江一楼就餐,台号为313号。菜单显示点辣炒花蛤1份,28元。
“Miya11”在贴中称:当晚和家人在临江一楼吃饭,点一盘花蛤,贝肉上有一条条细丝状东西,感觉跟火腿肉上长的小蛆一样,影响人的食欲,于是询问服务员,服务员找来经理,经理说拿去给后厨看下再说。没过一会儿,经理回来,说是花蛤本身壳上自带的东西,“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吃花蛤,花蛤上面的东西是第一次遇到。我们就说那个应该是苍蝇产的卵,经理一口否认,说对水产品苍蝇没法下卵,然后说没有问题就走了。为此我只想说,面对顾客询问,一家规模还不错的餐馆怎能就此了事?同时也对临江一楼的卫生感到疑虑。”
从网友长达十几页的议论看,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认同花蛤内有蛆卵,一类认为是花蛤自身的晶体物质,一类是盲目跟风。
当日当班经理仇爱静告诉记者,顾客向服务员反映辣炒花蛤里有苍蝇蛆卵后,他们立即会同厨师现场查看,结果认为是错觉,顾客所说的蛆卵是花蛤本身物质经过配料和高火温后产生的晶体。他们把意见反馈给顾客后,顾客当时没提出异议。
B
探访:一盘菜如何降生
为一探究竟,5月21日下午4:30许,记者和市食药监局稽查支队一大队相关负责人获准进入临江一楼后厨。
走进厨房,感觉不一般,清一色大理石铺设的地面美观、干净、防滑。多个配菜档口负责不同的烹饪种类,每个档口的台上都放着一本记录表。记者翻看发现,记录本分三部分:留样记录表、晨检记录表和自检项目表。“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临江一楼营运副总监陈庆华说。
在工厂化厨房车间,每日清洁内容及标准、上菜标准流程图、健康证摆放栏、员工水杯放置处、档口负责人每日工作流程等标准化标识标牌十分醒目。在酒水、调料库区域内,酒水和调料品按字母排列顺序归置整齐。陈庆华介绍:“从食材到配料,进货渠道必须正规,有资质;从配菜到上菜,不经过公共空间,从源头上保障餐桌安全,也为过程可追溯打下基础。”
在水厂区,记者查看花蛤、海产品饲养区,整个操作间看上去整洁、水质清澈。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花蛤等海鲜产品几乎每天都定量进货,存货很少。即便生意不好时,三天也能进一次货。
C
食药监局:模拟现场求真相
为让记者感受一盘辣炒花蛤的出炉,酒店当班厨师王鹏以平日烹饪花蛤的同样步骤和方式重新烹制一份辣炒花蛤,上浆、入味、下锅、爆炒……记者发现,一盘花蛤的出锅只需几分钟。经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及记者目测,花蛤中还真有网民发贴照片中的相似情况,即疑似蛆卵的物质,且不只一个。厨师用手掰开花蛤,真出现网友举报照片中出现的如蛆样的表皮外壳物质。
综合现场调查情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一大队执法人员叶宗杰和李扬给一楼公司出具处理意见书:现场查见该公司水产加工区卫生清洁,水质不混浊,池内无异味;现场查见该公司厨房加工场所无苍蝇,环境整洁卫生,不具备蛆卵繁殖条件;现场查见烹饪花蛤的厨师用同样方式方法重新烧制一份辣炒花蛤,发现有举报照片中的相似情况,即疑似蛆卵的物质为花蛤的表皮外壳物质。
D
临江一楼:严格保餐桌安全
叶宗杰告诉记者:“我们的调查并不是唯一答案,因为之前的花蛤样已经没有了。我们只是根据顾客反映的舆情模拟监测,看现场、环境有没有滋生蛆卵的环境。今天的环境不是当天环境,建议酒店能找到当事人一起来酒店实地查看,以取得顾客信服。其实是不是蛆卵,用放大镜、显微镜都能看出来。”
临江一楼相关负责人唐杰表示,酒店管理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度,且非常严格,包括食品经营与控制制度、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场所及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及处置措施等,多达十几个,旨在从每个细节做起,环环相扣,让顾客吃得放心、安心、舒心,保障餐桌安全。感谢这位顾客对酒店管理的关心,并欢迎其实地感受餐饮操作流程。图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元元报道今年5月20日是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连日来,黄山市各级残工委以及成员单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