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运会冠军背后的母亲

黄山晨刊 2018-05-15 11:24 大字

□ 记者 舒俊 文/摄

“今天,又聋又哑的张世腾,已不再是妈妈的心结,而是妈妈的骄傲和自豪。一路走来,我们不知道妈妈背后流过多少泪,付出过多少艰辛,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但她始终用她的坚守、坚强、坚持和爱去雕琢着孩子残缺的生命,助儿子赢得了美丽的人生。今天我要在这代她儿子说‘亲爱的妈妈,感谢一路有您相伴。\’”母亲节前夕,李秋霞受邀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妈妈的故事”分享会,听着台上正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看着屏幕上闪动着儿子的照片,坐在台下的李秋霞眼里噙着泪花,那是幸福的泪水。

1989年12月,张世腾出生于祁门县历口镇武陵村,到了一岁多该说话的年纪,同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可他却不会发音,李秋霞以为是孩子发音迟缓,也没多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觉察出不对劲,带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诊断为智力正常的聋哑。这一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让李秋霞的内心充满痛楚和无奈,但冷静下来,她很快振作起来,她要尽母亲的最大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着村里同龄的孩子一个个上学,李秋霞也想让儿子去学文化,于是,9岁的张世腾被送到历口小学读书。读到四年级,李秋霞又将儿子送到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孩子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一天,到屯溪读书能行吗?尽管不放心,但李秋霞还是坚持“放手”,懂事的世腾学习上很努力,各门功课都进步很快,还学会了手语。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李秋霞笑了。这时,不甘心屈服命运的她又开始思考:孩子今后的出路到底在哪?有一天,她偶然发现孩子跳远不错,便请班主任帮忙找体育老师。在学校和班主任的帮助下,市体委教练程安斌决定收下张世腾这个弟子。之后张世腾便在教练的指导下强化训练,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李秋霞心疼得想哭,但她知道要想儿子以后有出息,决不能心软,必须接受挑战,她强忍着不在孩子面前掉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7月,黄山市举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张世腾一举夺得跳远、100米冠军及乒乓球第四名的好成绩。此后,捷报频传,张世腾摘得一个又一个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在第二十一届全国聋奥会选拔赛暨2008年全国聋人锦标赛上,他一举夺得男子三级跳远第一名、男子跳远第五名、男子100米第六名,并被组委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这是安徽省在本次赛事上唯一获得金牌的运动员;2010年,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他一举摘得三级跳远、跳远、200米项目的金、银、铜牌;2011年10月,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他获得男子三级跳远F60级金牌、男子100米T60级铜牌和男子跳远F60级第四名,实现了黄山市全国残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12年,在全国聋人田径锦标赛上,他再创佳绩,分别获得三级跳第一名、跳远第二名,并荣获“全国道德风尚奖”;2012年,成为黄山市首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5年,他再次出战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又摘得一金、一银、一铜,还打破三级跳项目的全国纪录。(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这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无一不是张世腾用自己的努力、汗水、坚强和拼搏换来的。但当我们看到台前荣光的张世腾,却不能忘记他的背后那位默默付出的妈妈。赛前的鼓励、赛场上的呐喊、赛后的抚慰,29年来,是李秋霞用坚强的意志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创造生命的奇迹。李秋霞告诉记者,张世腾初中毕业后考上合肥特殊教育中心,之后又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但考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训练而放弃读大学,现在张世腾是安徽省残联运动员,平时在合肥训练。

儿子取得了成绩,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每天打扫卫生时李秋霞总会小心翼翼地擦试着儿子的相框和奖牌,儿子的善良、爱心、上进,也让她感到欣慰。妈妈所做的一切,张世腾虽然听不见,说不出,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以此为动力,激励着自己不断奋进,每年母亲节,他都会给妈妈发来祝福短信。“他一年回来一两次,每年我们相聚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不过平时我们经常手机视频,偶尔我也去合肥看他。”谈及儿子,49岁的李秋霞满是自豪,“作为一个母亲,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很骄傲,培养出这样一个儿子也不容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希望他在体育道路上走得更远,能站在更高的奖台上,为祖国为家乡争光。”

图为李秋霞(右一)在分享会现场。

新闻推荐

莫让“彭宇案”负面效应 发酵至今

黄山中路港湾式公交站前,一位老太倒在弯道中央。路边一位中年妇女走上前去扶,但老太嘴里嘟囔着不肯起来。扶人的女士准备离开,站在旁边的大爷(可能是老年妇女的老伴)大声嚷着要中年妇女送她到医院检查...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