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意义

黄山日报 2018-05-14 11:11 大字

□ 周 宇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标本。徽州人的生态伦理思想等优秀文化传统也在这青山绿水和族群村落之间得到了最充分的实践和展现。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大环境,徽州文化思想对黄山市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利用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梳理、挖掘、研究。

徽州建筑文化对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具有重要传承意义。2017年第四批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单中,黄山市上榜的村镇数量独占鳌头,达21个。徽州传统村落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村落独特的建筑景观,是黄山市乡村振兴工程中需要秉承和发扬的。徽州的古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徽州村落、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徽州人利用天然的地形和地貌进行规划,巧妙地通过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达到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最典型的如牛形村宏村的规划,根据牛的生理特征来进行村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村落和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徽州建筑文化留住了乡愁,保留了乡村风貌,也是黄山市未来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族规家法对黄山市环境资源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徽州的资源环境自古就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真实写照,但是徽州的资源环境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保护得非常好。徽州社会积极发挥其传统特色,利用宗族或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力量,通过达成一定的社会契约并以明确的条文形式展示给世人,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细则。以保护林木资源为例,徽州有关山林资源保护的碑刻或合同数不胜数,一方面是源于徽州多山的自然环境使得民众生活对林木的依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源于徽州人内必深处对祖先遗训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徽州族规家法对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举足轻重,这些深入民心的思想意识对发展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林业、旅游等也积极有益。

徽州家风传承是乡风文明的坚实基础。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徽州人聚族而居,徽州文化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着凝聚人心、教化民众的作用。徽州家谱中的家规、禁约是其中的重点,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族规家法制定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垂戒后人,警惕当世,告诫世人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譬如徽州王氏祠规中“戒尚气、敦勤俭、明伦理、择嫁娶”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维护社会和谐。家规和族规与国法相辅相成。徽州家法与国法的区别不仅在于处罚范围不同,也在于家法惩小过而戒大过。家规和禁约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家风教育,还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的作用。

笔者认为,徽州八九百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不容小觑。黄山市乡村社会的凝聚力、乡村历史建筑延续力、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都离不开徽州文化。黄山市乡村振兴的成功,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徽州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对全省乃至省外乡村振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新闻推荐

黄山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本报讯黄山区始终以巩固简政放权成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网上服务能力为抓手,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实施便民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近日,...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