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国情怀 文化认同 读《千年汪氏》

黄山日报 2018-02-02 14:38 大字
□晓东

新年伊始的第一个周末,我坐在朝阳射入的窗前,悉心读起《千年汪氏》。

这是一部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传统文化读物,大16开版精装,厚重而又有质感,酡红的封面上是“徽州的太阳”——汪华坐像,威严中流露着慈祥……

打开扉页,翻读《序言》。国防大学原军队指挥教研室主任、教授汪江淮将军写道:“该书囊括汪氏渊源、汪氏显祖越国公汪华文化、汪氏历史名人小传、汪氏宗祠宗谱、汪氏文学演义等多方面知识,是一部难得的了解汪氏风云千年史的经典著作。”

这部由汪忠于、汪鑫联合主编的《千年汪氏》,初读以为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文献汇编,细读又认为是徽州文化的普及读物,再读才真切感受到是一部对中华姓氏文化传统、祖国灿烂文明历史深刻认同的精品编著。

首先,这部有着486个页码的厚重之书,其作者遍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摘编有来自历代各种典籍中汪氏文化的“前世今生”。特别是有关汪华的历代皇帝封赠、文人雅士的颂扬和黎民百姓的礼赞,令读者耳目一新,大有一种“重拾旧故”的感慨。纵观汪华的一生,他从“建国称王”到“纳款归唐”,处处表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他是唐代一位名垂千古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建国称王”,并非“叛隋”,而是群雄割据时,“保境安民”的壮举;他“奉表于唐”,也非“降唐”,而是他审时度势,维护国家一统的义行。关于这一点,著名徽学家、该书首席顾问赵华富教授在书中说:“汪华善于审时度势,顺朝应变,是乱世‘建国称王\’,治世‘纳款归唐\’”。

其次,该书拿出相当大的篇幅,用行状纪略的形式,对越国世家、汪氏重要历史人物作了突出介绍,无论是李白好友、“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汪伦,还是忠君爱国,有褒贬的南宋宰相汪伯彦;无论是“政声卓然”“清廉天下第一人”的明代兵部尚书汪可受,更有当代著名科学家汪德耀(民国年间厦门大学校长)等等,他们都在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实业救国也罢、科学救国也好、封建伦理治国亦然,但中国都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只有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才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走向又富又强的通途。

第三,该书具有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深厚情感。有道是“忠君爱国名家,文经武纬甲第”,这副潜口民宅里曹门厅汪氏祠联,再次呈现了族人积极向上向善的佐证。

再之,该书还有一个特色是将历史上对汪华这个人物的误读,做了某些纠正。先是援引宋代大儒、《新安志》总纂罗愿(呈坎人,他强调编撰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代学者重视,并在当代编写方志中应用)的《汪王庙考实》为证,接着对汪华是主动“纳款归唐”,还是被杜伏威、王雄诞出兵征服之后,投降唐朝,做了补充说明。罗愿的这篇《汪王庙考实》是第一物证,编者的注明更加详尽地将汪华“纳款归唐”的时间作出了考证。汪华归唐时,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九月,而杜伏威、王雄诞征战汪华在唐武德四年十一月,前后相差三个月。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吴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汪华文化的滥觞,也是新安文化的发轫,更是徽州文化的雏形。正如著名徽学专家张脉贤所言:汪华乃是徽州的人文初祖。

汪华生为英雄豪杰,死为地域之神,这是徽州民间信仰所然。

“油菜花残麦穗长,家家浸种办插秧。社公会后汪公会,又备龙舟送大王。”这是方士庹《新安竹枝词》中对农耕社会里徽州民俗迎神赛会——“戏菩萨”的描绘。这里的“汪公”“大王”“菩萨”都指的是徽州地域神——古徽州人汪华。

当下黄山,今日徽州,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民俗风情“戏菩萨”是否也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呢?

新闻推荐

黄山区法院走访驻区省人大代表

1月17日,为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黄山区法院党组成员、常务副院长吴建兵等一行上门走访黄山亿利工贸有限公司模具车间主任、技术部经理徐明和黄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区开发管理公司放绳...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