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卜白》补白

黄山日报 2017-11-29 14:37 大字
□吴浩

近日,读了袁良才的小小说《卜白》(载《黄山日报》2017年5月3日,《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3期转载),眼前为之一亮,好久没有读到这么过瘾的小说了,以致于我前后读了好几遍。我平时很少写评论,但看了这篇小说后,感觉心里有好话要说,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这篇小小说完全承载了汪曾祺先生笔记体小说的味道,写的也是那个时候的人物。汪老本人孤高、清傲,他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与其气质相契合,就是说,汪老笔下的人物好像风景一般,离我们很远。《卜白》写的也是故人往事,但是人物真实,看得见摸得着,用一个时髦词来说就是接地气。卜白三十多了还未成婚。为什么?作者没写,我们可以猜测,这样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是不是脾气有点古怪,眼界有点高,想找一个知己啊?但是,当红娘把一个孤儿寡母介绍给他时,他得知孤儿寡母的身世后,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说:“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爱国爱民情怀的人,当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这是最大的爱情告白,经典至极。这话,我赞同。作者后面紧跟着写道,“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呢”,使得人物一下子又回到现实里面,他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这么草率地结婚,幸福吗?作者后面的交代,让我们的心里很是欣慰,“后来,两口子举案齐眉,一生恩爱,一起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培育成才”。这里透露出一个信号:卜白结婚后,并没有要一个亲生的儿子!人家也是闪婚,但是人家“举案齐眉,一生恩爱”,又给当下红尘中的红男绿女上了生动一课。所以说,文学的教化功能在本篇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里,我要感谢作者的担当。第二个情节写卜白看戏时,救了梅兰芳的场。梅兰芳要感谢他,他说:“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块事也!”卜白把自己当成了君子,所以行的都是君子之事。

孙方友老师生前曾说过,小小说要“三番四抖”,读者才读得过瘾。意思是说,小小说要有多个情节,多转几道弯,“文似看山不喜平”吗,一步一个包袱,不能让读者看到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我觉得,《卜白》这篇达到了。这篇小小说的最后一个细节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报社派战地记者,他自告奋勇“补白”,“我是一名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别慌,还有,“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之侧,为逝者补白”,“他还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再找一个好男人,补我的白”。看准了,“好男人”前面的“好”字!至此,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他不孤傲,不清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风趣幽默,有个性,有血性,有人性。这样的人物真实,接地气,我从心底里喜欢。我相信,小小说史上绝对会留下“卜白”这个人物形象,感谢作者为我们的文学长廊的人物形象补白;感谢《黄山日报》副刊,感谢《小小说选刊》,多刊登一些类似《卜白》的补白。

新闻推荐

自助收银系统登陆黄山市

□记者汪悦文/摄近日,黄山市中心城区永辉超市设置自助收银系统,顾客只需逐一扫描采购商品条码,通过银联卡、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就可直接付款买单。现场体验:自助买单仅花一分钟11月27日上午,记者在该...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