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职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郑煤集团公司工会加强职工群众工作纪实

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11:45 大字

   

一边是冷下来的煤炭、疲下来的市场,一边是热起来的人心、动起来的职工,讲作为讲成效讲贡献讲境界的人多了;一面是领导干部带头降薪,一面是力保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不降低,比工资比奖金比条件比环境的人少了。这得益于蓬勃开展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兴旺发达的职工群众工作与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

面对煤炭行业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局面,郑煤集团数万名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与企业携手并肩共同抵御持续的寒潮。所到之处,都是一线职工日益高涨的热情、紧张忙碌的身影。

“煤炭产业工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越是煤炭行业形势严峻,越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尊重。”郑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中泽说,郑煤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只有紧紧依靠职工,充分尊重一线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力实施、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铺就职工成长的“高速路”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河南省国资系统劳动模范名单中,年仅28岁的郑煤集团万合公司第十一分厂电焊工李松伟榜上有名。

从普通一线工人到省级劳动模范,李松伟靠的是过硬的焊接技术:自2004年6月从郑煤技校毕业成为郑煤集团的一名电焊工以来,多次被评为万合公司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和安全标兵。凭借高超技艺,他在2012年郑州市职工技术运动会机修钳工技术比武中拿到第一名。

而这也同时意味着,李松伟不仅一次性获得了公司奖励的3000元钱,以后每个月还能获得600元津贴。

像李松伟一样,得益于郑煤集团工会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建功立业竞赛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一线职工成为技术骨干、岗位能手,在职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的 “高速路”上越走越快。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通过工会搭建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郑煤集团共评选出首席员工、技术状元52名、技术标兵及能手260名,培养了河南省国资委系统劳动模范、综采“土专家”吕松亮,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安全仪器检测工技术状元朱春娜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蓝领工人。

岗位成才热情高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强了,一线职工工作中的“小革新、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也就多了。

“去年一年,我们共征集‘五小\’经济技术创新成果272项,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80项,不仅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而且成为集团经济严峻形势下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大法宝。”郑煤集团工会负责人介绍说,“以新郑煤电公司生产准备车间高级技师赵文全发明的U型钢修复机为例,不仅操作方便,减少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从制作成本上为单位节约资金10多万元,从修旧利废上每年节约支护材料费用上千万元。”

在工会看来,感受一个企业的魅力,不单单是高耸的建筑和先进的设备,更重要的还是人才。企业要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加强员工培训、从基层培养、选拔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倾力服务好职工,“倾听来自一线职工的声音,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体面劳动提升矿工生活品质

“不上班也能拿工资”,听起来好像是奇闻怪事。然而在郑煤集团,矿上实行的“带薪过生日休假”制度却让这成为现实。

按照这种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凡是企业职工,生日当天不用上班也照样拿工资或者发生日补助。其中,井下一线每人120元,辅助区队每人100元,地面出勤每人80元,同时还能享受点歌服务、发给一份生日礼品。

走进郑煤集团的矿山园区,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这些很难与煤矿联系在一起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集团80%的煤矿已经成为省级文明单位。”谈起工作环境,郑煤集团干部职工常常一脸自豪,“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从事的是体面劳动。”

2008年以来,郑煤集团职工的工资收入以每年10%的比例上升。而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这里不仅出台了工资分配向井下一线、工程技术和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的政策,而且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降低各级管理人员总体工资水平,逐步缩小了工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012年,在煤炭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1.69%,达到了5.6万元,一线职工有的超过了8万元,选派了978名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生产骨干等到黄山、桂林、厦门、海南等地疗休养。

与此同时,郑煤集团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让职工住上宽敞的住房;大病救助上,除了全员参加医疗保险,企业工会还不断加强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让职工在大病救助上额外增加一份保障;建立在30多个基层工会的帮扶工作站和职工维权服务站,仅去年就救助发生天灾人祸和患大病职工461人,发放救助金34万元。

“现在矿上对井下工人待遇非常重视,家庭困难的送米送面送救济,还实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干得好的,还奖励旅游。”郑煤集团一线工人告诉记者,别看在井下黑不溜秋,洗完澡换上矿上发的高档西服,开着新车,“体面得很。”

百里煤海绽放朵朵“精神之花”

近年来,由郑煤集团公司文工团根据“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米村矿职工陈相娟的感人事迹改编的豫剧《岁岁桃花》被搬上舞台,深受职工好评,先后在基层单位演出60多场,6万多名职工家属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与别的演出不同,这场豫剧的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都是郑煤集团职工,戏的内容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

作为郑煤集团职工文化的最大特色,坚持用先进典型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使得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在榜样示范带动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默默工作在环卫一线的矿区“时传祥”——裴沟矿环卫工孔令吾,22年无怨无悔照顾植物人妻子的大平矿职工胡宏俊,12年无偿献血190多次、获得感动中国百名矿工称号的超化矿矿工冯会军,以矿为家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郑新公司瑞金煤矿矿长杜青山……这些先进典型,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百里煤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郑煤现象”,而且成为郑煤集团的“精神名片”。

“让职工唱主角,职工文化才能扎下根儿,更有味儿,更提神儿,这是郑煤集团从上到下的共识。”郑煤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明剑介绍说,围绕这一共识,郑煤集团构建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实施的职工文化体系,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确保了企业职工队伍稳、人心齐,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共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工文化建设之路。

天天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矿矿有特色。在郑煤集团,遍布矿区的30多所文化宫、文体中心,362个职工小家活动室,充分发挥职工文化阵地作用,开展了舞蹈大赛、青年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器乐比赛、戏曲曲艺比赛、文学作品评选、职工读书演讲比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独具职工群众文化特色的活动,不断满足职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职工文化为郑煤集团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郑煤集团打造出闪光的名片,荣誉缀满枝头: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煤矿群众文化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称号,多个下属矿山成为全国煤炭工业文化示范矿。

目前,集团上下正按照“六个注重”、“九个坚持不懈”的要求,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时期“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实现500亿元,利税实现5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稳定在前300名以内”的战略目标和“三创新三带动、三调整三提高”战略举措,全面贯彻破解经济难题的“砍、封、捂、压、提、分、考、盘”八字方针,破危局渡难关,凝神聚力,负重拼搏,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决战名山”象棋冠军赛黄山站战罢

本报讯 日前,“决战名山·巅峰对决”全国象棋冠军挑战赛黄山站在黄山唐模景区拉开战幕。两位全国冠军、象棋特级大师广...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