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劳动者之歌】不忘初心的“小巨人” ——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巨晓林

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02:26 大字

   

时隔5年,在津保铁路施工现场再次见到巨晓林。这个小个子依旧站在队尾,安全帽下露出的鬓角已有些斑白。当他与工友动作麻利地登上作业车,那股干劲儿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这5年,他在一线岗位上经历了从普通铁路到高铁时代的施工跨越,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回首工作28年的时间,他走了大半个中国、辗转数十个工地,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建设和见证中国铁路事业的腾飞发展中,他实现了对自我的一次又一次超越——这就是巨晓林,不忘初心、不改本色。

工地“小巨人”

1987年,得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招工,巨晓林辞去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投奔到长城脚下雁门关外的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成为一名农民工。那时的他,不曾想过未来会有怎样的改变。

巨晓林只有1米62的个头,分组干活,大家都爱跟个高、劲大的一组,巨晓林知道自己不占优势。

不过,这个“小个子”爱学习、爱琢磨。

20多年后的今天,巨晓林仍难忘那根冰棍。那是他第一次尝到发明创新的甜头,也鼓励着他从一名农民工向技术工人的超越。

1989年夏天,巨晓林所在的班组在北同蒲铁路施工接触网架线作业。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爬下,十分辛苦。一天下午,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用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

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功效一下子提高两倍。工长高兴地请大家吃冰棍,特别奖励巨晓林可以多吃一根。

“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冰棍!”巨晓林说。从那时起,他迷上了工艺改进与创新:1998年,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中,他发明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2006年,迁曹铁路施工,他研究出“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在没铺好钢轨的情况下,就能确定接触网杆位置开始施工,抢回工期19天……一项项创新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降低了工友们的劳动强度。

工友们渐渐发现,“和‘小个子\’巨晓林一组干活,就是比别人快”。

工作28年,巨晓林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98项,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成了工友们心中的“小巨人”。

“工人导师”

2010年5月,巨晓林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选调到京沪高铁参加施工技术攻关。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施工和普通铁路施工,对工艺和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对施工作业的要求异常精确和严格。这对干了半辈子普通铁路施工的巨晓林来说,又是一项新的挑战。

巨晓林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充电。痴迷时,连走路与吃饭都拿着笔记本念念有词。很快,各种施工标准与技术规范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面对高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公司批准在接触网六段成立了巨晓林QC小组。针对高铁施工出现的问题,巨晓林带领技术人员积极开展QC技术攻关活动。两年半时间里,巨晓林共创新工艺工法5项,其中《提高京沪高铁腕臂安装一次完成合格率》获评中国质量协会一等奖。

2013年9月,京沪建设的征尘未洗,巨晓林和工友们又转战合福高铁。没有了初战高铁的紧张,巨晓林在现场更加从容不迫。面对更多的是桥梁与隧道施工的挑战,他先后研发和革新了21项高铁施工工艺工法,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他指导研究的“降低四电接口预留施工不合格率”获得中国施工企业QC成果一等奖;他带领的攻关小组研制了“支柱限界测量工具”,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与此同时,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第三册高铁篇也已成书,书中涵盖39项工艺改进,都在合福高铁施工现场采用。

公司为他配备了图书柜、电脑,购买了工具书,并聘任巨晓林为“工人导师”。他还在施工一线创办了职工业校,业余时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工友们倾囊相授。如今,“巨晓林业校”几乎每天都会针对施工工艺工法进行技术与安全培训。他带出的近百名徒弟也遍布在多个工程项目部,有6人成了工长、15人成了“能工巧匠”、2人成了队长、5人走上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领导岗位。

“团队的提高才是最终目标”,这是最令巨晓林得意之处。从普通铁路到高铁时代,他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超越。

热爱的力量

2012年11月8日,巨晓林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4年12月,他补选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4月28日,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身份不同,我要履行好不同的职责。”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巨晓林提交的第一份建议就是《适应依法治国,加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他说,“当了20多年农民工,我知道农民工需要什么。”

然而,走下领奖台、远离聚光灯,收起奖状、忘掉掌声,脱下西装、穿上工装,他还是那个憨厚、朴素的铁路接触网工人。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一闭幕,巨晓林就坐火车硬座赶回合福高铁工地,第二天便穿着工装出现在施工现场。和工友们一起聊天,他还是习惯憨笑着听别人讲得热火朝天。只有在施工现场,讲起工艺流程、工序步骤、安装方法,他才滔滔不绝,是年轻工友心中最权威的“师父”。

考虑到巨晓林已经50多岁,不再适合登高作业,公司领导特意嘱咐他别逞强,多做“传帮带”的工作就好。可实心眼的巨晓林看见别人干活就闲不住,非得搭把手才感觉心里踏实。

外出参加公务活动时,只要距离不是太远,巨晓林都会谢绝单位派车,自己挤公交车。在合福高铁施工的两年多时间,他多次到京参加会议和活动,几乎每次都买普通列车硬座票。

闲暇时的巨晓林仍然爱写写画画。在合福高铁工地,他写过一首小诗:“我在岐山,黄山下雨了;我在黄山,岐山下雨了”。“下雨”,其实是浓浓的思念。工地与家乡陕西岐山,在巨晓林心中是两个无法割舍的家。

“我只有在工地一线才能发挥特长,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而爱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巨晓林深知,自己所获得的鲜花和荣誉是从一线工作中来,自己只有扎根一线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谋科学发展之策 聚共同奋斗之力

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强化责任,发挥优势,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