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山猴谷探秘

安徽日报 2016-04-07 14:5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博 本报通讯员 王素英 摄影报道

仲春的黄山浮溪大峡谷,依旧寒意逼人。4月1日一大早,安徽大学的科考人员从驻地徒步登山,翻山越岭,终于见到了那些可爱的“精灵”。

这里是安徽大学短尾猴研究基地——黄山野生猴谷。猴谷地处黄山风景区西南部,植被茂密,飞瀑泻流。短尾猴常年深居密林,显得神秘莫测。

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合肥师范学院副校长李进华教授介绍说:“黄山短尾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物种,也是猴类中体型较大的物种,因其尾巴短小,故名短尾猴。 1983年开始,安徽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合作,开始了短尾猴的生态与行为研究。 ”据他早期的调查,黄山地区有野生短尾猴群体13个,数量大约四五百只。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夏东坡博士,已研究短尾猴12年,他津津有味地介绍起黄山短尾猴。短尾猴是母系社会,雄猴到一定年龄就会离开群体,雌猴自出生后始终生活在群体中。每个猴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经常利用 “架桥”讨好比自己地位高的猴子,“架桥”就是用一只小猴子来搭建猴子之间联络交流的桥梁。

一路寻觅,记者体会到野外研究的艰辛,野外研究不同于实验室工作,要面对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科考队员经常风餐露宿,还要与猴子长期摸爬滚打在一起,熟到能叫出每一只猴子的名字,知道它们的家族谱系,了解它们的习性,讲出许多有趣的故事,艰辛中流露着开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 30多年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认可,依托安徽大学灵长类研究基地研究黄山短尾猴课题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研究基地被国际同行列为世界野生灵长类研究的八个主要基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山短尾猴,科研人员希望游客不要乱投食给猴群,不要乱丢垃圾、破坏植被,让猴群享受自然、快乐生活。

◆母爱。

悬崖峭壁,猴群来去自如。

科考队员在采集黄山短尾猴粪便。

▲ 表情丰富的黄山短尾猴。

◆ 李进华教授带领科考队员在悬崖峭壁上观察猴群春季觅食情况。

◆ 研究员陈锐在近距离观察猴群春季毛发营养情况。

成年短尾猴在教幼崽学习攀爬。

群居的短尾猴。

深夜,李进华(右一)教授还在和学生探讨研究课题。

新闻推荐

退伍兵千里捐助患病战友

■ 本报通讯员 戴新彪近日,由安徽省黄山区退伍老兵翟光仙、铜陵市退伍老兵钱良明、江苏省退伍老兵汤锡强以及北京、天津的6名老兵组成的慰问团,带着全国12个省市45名退伍老兵对患病战友的关爱...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黄山猴谷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