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流转让荒山变身生态园 苏湾镇着力发展茶叶绿色经济,以茶促旅、以旅兴茶

巢湖晨刊 2016-04-06 06:10 大字

□本报记者马丰成文/图

4月4日一大早,家住苏湾镇梁帝村的陈大姐和同村姐妹们一道,背着竹篓赶往离家不远的生态茶园采摘茶叶。连日来,苏湾镇生态茶园陆续开采,像陈大姐一样,每天都有来自本镇及周边的500多名采茶工上山采茶。记者当日了解到,近年来,苏湾镇通过荒山、荒坡、荒地使用权有偿向茶叶专业大户集中转让,集群发展、龙头带动等形式,3年新增茶园面积1000多亩。目前,全镇茶园总面积已达3000多亩,生态茶叶经济逐年提升。

开垦荒山地首批生态茶采摘获益

4月4日,雨后初霁,苏湾镇小黄山脚下一片葱茏。当日上午,记者在该镇天骏茶园里看到,2014年新栽植的安吉白茶、黄金叶等高品质茶树已经吐露第一批新芽,20多名采茶工将一瓣瓣嫩绿的茶叶放进篓子里。

茶园负责人尹涛告诉记者,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了该镇三老人山上的130亩荒山。2014年第一批栽植70亩茶园,今年进入首次开采。预计,干茶产量能达200斤,产值颇丰。他说,他的茶园里种植的都是品质很高的生态茶,为确保绿色无公害,他从来不在茶园里施用化肥、农药。“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后期经济效益会持续增强。”尹涛说,今年首次开园,已带动本镇100多人就业,每名工人收入能达近万元。“我们在这里上班,每天可收入80元以上,又照顾了家庭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一位采茶女工说。

尹涛告诉记者,他将申请镇政府扶持,进一步通过流转荒山荒地,把种植面积扩大到300至500亩,在绿化荒山的同时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强。

利用山场优势优质生态茶受市场青睐

记者随后来到苏湾镇苏居茶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丰收的场景。茶园内100多名采茶工在公司负责人指导下一边采摘,一边有说有笑,场面和谐、有趣。

有着近30多年种茶历史的苏居茶园,依托该镇小黄山入口处的山冈梯田分布,400多亩茶树长势良好,郁郁葱葱。当日,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茶农刚采摘的茶青,一条龙的现代化生产线,让人目不暇接。香喷喷的茶香味溢满车间。

据公司负责人苏照华介绍,苏湾镇附近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山冈地错落有致,十分适宜种植安吉白茶、龙井等高品质茶树。近年来,茶叶品质一直很稳定,该公司年产2300多斤茶叶早已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茶园发展到1000亩,预计制成干茶高中档茶叶达到6000斤,并通过电商、实体店等方式扩展销售模式。”

发展绿色经济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路

苏湾镇种茶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也赋予了该镇发展生态茶的独特优势。苏湾镇党委宣传委员李训华告诉记者,苏湾镇山多低缓,纵横错落,山场资源丰富。随着苏湾生态环境的日趋改善,开发茶园经济优势显现,为此苏湾镇着重对荒山冈地进行了科学规划。3年来,通过土地流转,新引入瑰宝源、天骏等大户进山种茶,将大片荒山地变身生态茶业园。

李训华说,近几年,苏湾镇一直大力发展茶叶经济,随着这几年的扶持,茶园面积也在逐年增加,茶叶年收入近千万元。扶持茶叶经济,主要从基础设施入手,该镇将山场道路全部硬化,在土地流转方面加大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荒山荒冈发展茶叶经济。积极引导大户发展采摘游,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把苏湾茶叶做成特色品牌,让苏湾茶叶品牌更上一个新台阶,走得更远。

谈到下一步发展,李训华说,该镇将把生态茶园与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路子,扩大茶叶经济附加效益,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齐湘辉赵博李寒芳国台办发言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齐湘辉赵博李寒芳)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1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最近决定在已有的43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基...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