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柴岚绮作家现居合肥算起来有过那么几个夜晚住在山里第

安徽商报 2016-03-10 01:57 大字

柴岚绮﹙作家,现居合肥﹚

算起来,有过那么几个夜晚,住在山里。

第一回是在五台山。多年前,夜宿一个叫做台怀的地方。对这个名字始终印象深刻,大约是当时一听,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在山的怀抱里么?我去的那个时候,还没感觉到商业气息,房子新,人少。路边两家小店,开门亮着灯,传出悠扬的佛教音乐。

同行的是个东北姑娘,一起在晚饭后不约而同地出来溜达,陌生的深山之夜。其实,我们也是陌生人,旅途中刚刚认识。虽说是春天了,山里总归冷些,浓郁的静气和雾气里,都把衣服裹了裹。她很自然地挽起我的胳膊,我们说起各自的城市和工作,没有设防。夜很静,也不敢走多远,很快就回住宿的地方了。之后,那个一起深夜畅谈过的姑娘,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第二次,是和好友各自带着孩子,去石台的大山村。起初,商议好久,去西安还是成都,春天的短暂假期,总贪心想着,能不能跑更远点的地方,方显出时间和地理跨度的性价比。但是,两家人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居然来到这个压根不在计划里的藏在山里的村庄。

绵绵春雨越下越浩荡,我们到大山村的第一个夜晚,就因为雨势太猛遭遇了停电。住在预订的村长家的民宿里,在他家搭伙,村长和村民们打着手电出去看电路了,他的老婆喊我们下楼吃饭。半截烛火中,辨认不清桌上的菜,吃到嘴里才知道,蒸腊肉,炒豆角。村长老婆说,腊肉是自家做的,菜是自家种的。很久没有经历过的“烛光晚餐”,真是特别香。

村里一座廊桥,衔接着两边峡谷,据说廊桥那头的风景很美,据说附近不远就是古栈道,但是,雨水打破了我们的远足设想。那几天,大部分时间就坐在廊桥的木椅上,呆呆看着两边奔流的溪水,却也真心觉得看不够。侍弄菜地的村民干完活,也在廊桥搁下担子或是菜篮,歇一歇,各据一角,沉默不语。春天的山野,满眼青翠,耳边溪水和飞瀑轰鸣,石阶缝隙间,镶嵌着绿油油的青苔,路边黑色朽木之上,雨水催生出一排排淡咖啡色小蘑菇,每一个,都头顶一颗透明的水珠,像一尊尊小小的佛。

村里人家门开着,得到同意,进去瞧瞧人家自己做的野茶,自己晒的山笋。村里人大都身材精瘦,喝粗茶,少看到胖人,水土好的原因。还有一对夫妻,似乎是长期租住,每天,丈夫炖煮中药给妻子喝,大约是来此养病,不多言,做事斯文缓慢。这样下雨的天气,他们搬着凳子坐在门口,抬头看着外面。檐下拉着一根绳,绳上挂着钢丝的晾衣架,架子上没有衣服,一排雨滴挂在上面,有的亮晶晶颤巍巍撑了很久,啪地落下去,新的雨滴又继续补位。

再有一回,和同学一家去黄山脚下的一个村庄。田野里种了很多紫云英,正开着小花,一团一团绯红色的云雾,低低贴着地面徘徊。同学喜欢吃火腿,看到村里有人家一下晒出好几只,羡慕不已,上前套近乎,商量着能不能卖一个给她。人家也爽快,愿意了,谈妥价钱,找秤去称。同学说,到了夏天,热得吃不下饭的时候,就切上几片火腿,炖冬瓜。我们还跟着民宿老板的女儿,去那片山上看茶园,山上钉着北纬30度的大牌子。没想到的是,除了茶树,那么高的山上,还遇到几个年轻人,他们扎着帐篷露营,还带来了桌椅,几个人闲闲坐在那里喝茶,面对满坑满谷的奢侈云雾。

那些地方,虽然当时说着还要再来,但都没再去上第二回。光阴或许已经改变了它们的模样,它们和我记忆里的那个版本,应该是有些出入了。可是,我很喜欢这样偶尔想起,想起那些山,那些村子,那些寄身过的时间,那些路上遇到过的人。尽管它们累加在一起,也不过薄薄几天,却也是独属于我自己的“山居岁月”。

(作者曾居:五台山、黄山)

新闻推荐

省级公车网拍今日可现场验车两台“巡洋舰”起拍价超30万

两台“巡洋舰”起拍价超30万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