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新疆回来朋友们问有什么深的感受我沉思了一会说了一

安庆晚报 2016-02-18 11:26 大字

[摘要]周锦宏

 

从新疆回来,朋友们问,有什么深的感受,我沉思了一会,说了一个字:大。新疆实在是太大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南疆北疆,我去了两次,走了一次“南”闯了一次“北”,前后花去二十多天时间,但感觉上,几乎还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倘若要是从容地游,细细地看,没有几个月时间怕是不够用的。

有一首歌名字叫《新疆是个好地方》,去过新疆的人,都有同感。但在历史上,新疆环境之恶劣是出了名的。新疆古称西域。远的不说,唐三奘西行取经,回来后写了一部巨著《大唐西域记》,其中所述西行尤其是徒步西域之艰难,让人惊惧;而他所遇九九八十一难,亦大都发生在西域,其中三分人祸,七分天灾。恶劣之环境中,最可怕者要数戈壁和沙漠了,一望无际,渺无人烟,飞沙走石,干燥缺水,走进去就很难出得来。自清朝康熙始,朝廷实行屯垦戍边政策,两百多年,小有收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承了这一做法,但气魄要大得多,几万大军就地转为屯垦大军,硬是把戈壁滩、盐碱地改造成棉地粮田,这在世界拓荒史上,大约都要称为奇迹的。但新疆委实太大了,“改”无止境,力不能逮;况且作为一种特殊地貌,似乎亦无全部改造之必要,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戈壁也好,沙漠也罢,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人定胜天,作为一种精神,确能激励众生;但如若背离了自然,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南疆行走,映入眼帘的大抵都是戈壁和沙漠。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仅次于撒哈拉。一条高速公路贯穿东西,长达一千余里。我原以为这里是没有什么生命的。没想到,无论在戈壁上,还是在沙漠里,极目之处,依然可以见到绿色,有零星的,有成片的,总之是生机盎然。这不能不叫人心生诧异。在这些植物中,名气大的要算胡杨了。胡杨可以说是新疆标志性的树种,它基本上就生长在南疆的戈壁和沙漠里。离塔河不远,就有一处胡杨林,很大,方圆几十里,现在已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胡杨可以说其貌不扬,既没有中原杨柳的洒脱,更没有江南杨柳的婀娜。但它的主干和副干,总有出奇不意的造型,刚曲,虬劲,给人饱经沧桑的感觉。那么大一片林子,没有一棵胡杨的形态是一样的,或立或欹,或横或斜,如黄山怪松,千姿百态。但这些都不是胡杨让人高看一眼的原因,让新疆人敬重的是胡杨的“树格”:活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这实在让人惊叹。由此我想起了左公柳。左公柳在新疆亦很有名气。在中原,知道左公柳的人,肯定要比知道胡杨的人多得多。清人杨昌浚写过一首很有气魄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诗虽有夸张之嫌,但左宗棠在新疆遍植杨柳,当是一段佳话,更是一段史话,确凿无疑,且功德无量,可以永载史册的。但仅仅过去一百多年,如今还活的左公柳已寥寥无几矣。我在伊犁的惠远,有幸见到一棵,已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可见其弥足珍贵。那么,当年那大片的左公柳呢?自然是死了。终究还是水土不服。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沮丧。而胡杨呢,却千年的活着,而且生生不息。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胡杨才真正是属于沙漠的,属于戈壁的。胡杨很高大,很粗壮,但其内瓤,几乎是空的,因而它没有一点材用。但西域人一点也不小看它,而是善于利用它,并创造出一桩令后人惊诧不已的奇迹。考古人员在小河墓地发现,三千多年前的古罗布泊人,便是用胡杨作为棺木,将死去的人置于树洞中,然后封上葬于沙漠里,胡杨千年不烂,尸身千年不腐,出土的木乃伊,依然生动。

与胡杨相邻而生、亦以戈壁和沙漠为家的红柳和梭梭,亦是上天赐于新疆人的宝物。比起胡杨,红柳既没有它的伟岸和峻拔,其形象似亦更逊一筹。它长得不高,似乎连主干也没有,只有细长的枝条,戈壁上沙漠里,这里一蓬,那里一撮,灰白色的叶,灰白色的枝,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远远看去,如一蓬衰草,一点雅态也没有。但它的根系十分的发达,为了汲取水分,它的根顽强地往下钻,可以深达几十米,一人高的红柳,挖出来的根,足能装满一大卡车。红柳虽然形象不雅,但却做着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漫漫千里的大沙漠,一株红柳就是一个土堆,它用繁密的根系,牢牢地固住周围的沙土,即便来了沙尘暴,龙卷风,对它亦难撼动。对维族人来说,红柳还别有一用:以其枝烤羊,奇香。这羊要选大肥羊,将红柳枝从羊尾穿过,吊起来烤,因为大肥羊尾部肥润,烤炙过程中,肥尾中的羊油裹着红柳的清香,滋滋地溢出,渗进羊肉里,不仅去膻,更添柳香。红柳其实并不是红色的,到了秋天,它便开花,花很小,星星点点,却不是红色,而是紫色。我很奇怪,明明是紫色,为何叫红柳呢?问维族朋友,他说,红柳好听呀。我琢磨半天,似懂非懂。但叫红柳确实好听。

梭梭是戈壁和沙漠里的小植物,零零星星,一小丛一小丛,很静谧地生长。它十分的翠绿,甚至有些昡人眼目。这也颇让人不解,在这缺水的戈壁,干旱的沙漠,它怎么就绿得那么闪闪发亮呢?对于梭梭,维族人主要是用作火料,烤肉烤蛋,亦是去膻添香。它的价值全在根部。年长的梭梭,根部能长出一种叫肉苁蓉的东西,被称作沙漠人参,卖得很贵的。陪我的维族朋友说,肉苁蓉不是随便可以挖到的,要有慧眼,要有经验,他爷爷最擅此道,常独自一人去戈壁寻挖,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就靠挖肉苁蓉补贴家用。

除了胡杨、红柳、梭梭,戈壁和沙漠里还有芨芨草、骆驼草、沙棘等。它们都生长得有滋有味。戈壁是荒凉的,沙漠是恐怖的,它让人生畏,又让人欣慰,因为那里一直有绿色有生命在传承,在繁衍。自然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也是难以捉摸的,这也许正是它的魔力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新闻推荐

上午时太湖交警大队五中队民警在赤百线洪畈路段执

2月29日上午10时,太湖交警大队五中队民警在赤百线洪畈路段执勤时,发现一辆厢式货车行驶异常,驾驶人神情紧张,遂上前拦停检查。经查,该车后尾部没有按照规定...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