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之争,虚实之间?
抢夺名人故里的事件常常见诸媒体,关于热播电视剧剧情发生地的争议再起烽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唐豆:热播影视剧带动了观众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这本是好事。近来的《琅琊榜》,曾经的《还珠格格》《甄嬛传》等影视剧的热播让“琅琊山”“香妃冢”“甘露寺”等地名着实火了一把。有的地方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成名。成功的艺术作品广为传播可以带动地方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类型的文艺作品终究还是少数,并且,总会有新的畅销文艺作品不断面世,难道一有新动态就跟风改名?从热播剧中争地名,不理性也不科学。
尹卫国:在笔者看来,无论“名人故里”还是“地名故里”,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不代表旅游资源。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包括三类,一是人文历史遗产,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脉络,譬如北京故宫就是集古代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皇室文化、奢侈品文化之大成,游客在这座文化殿堂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厚重的文化洗礼;二是独特自然风光,如黄山、泰山等,堪称中华名山大川的经典代表,这些锦绣河山同样蕴藏着深刻的历史、地理文化等;三是历史名人故居或墓葬地,如北京十三陵等。这三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是真实、自然、历史文化浓厚。而有些“名人故里”“地名故里”,基本不具备这些特点,尤其是一些小说、电视剧中虚构的所谓“名人故里”“地名故里”,大都难以考证,能算旅游资源吗?
一叶扁舟:打造地方文化,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广地方旅游,无可非议,但“故里之争”体现了一些地方“争名夺利”刷存在感。这个现象多为在开发文化遗产中出现的现象,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在这个争抢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也出现了很多假文物。
彩虹桥:“故里之争”往往体现了一些景区“搭顺风车”的诉求。中国的古迹太过丰厚,相互抵触者不少,致使后辈争辩不已。后人都愿让“芝兰玉树生于堂前”,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在本地“搜刮”出一个值得打造的历史人物,就可以按照固定套路开发旅游。开发后经济效益也许出来了,“但如何厘清史实,则成了问题”。而把一些反面人物、神话人物也拿出来营销,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人为建造一些原本没有的所谓古迹,更是对历史的伤害。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沙先清 孙雨静本报记者 孙海涛近日,合肥市民白少琪向本报反映,在市区的一些道路上,有不少交通标志牌被树木遮挡,看不见交通信号灯和标识,容易造成交通违规,引发交通事故,给过往的车辆和...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