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太湖青年吴义方“咬定”荒山不放松,种植红心猕猴桃——深山淘“绿金”带富一方人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10-20 09:22 大字

开栏的话 “十二五”以来,全省干群戮力同心,奋力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本报今起开设“我的‘十二五\’”专栏,充分反映五年来广大干群生产生活的可喜变化,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程茂枝

10月18日上午,太湖青年吴义方的红心猕猴桃基地迎来了一批北京客人——国家扶贫办考察组一行。“我们的红心猕猴桃将作为山区产业扶贫项目加以推广,让更多人致富。 ”吴义方说这话时很有底气,毕竟,短短5年,他的基地从400亩发展到2700多亩,总销售收入已超千万元,同时还带动140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吴义方的基地坐落于大别山南麓太湖县北中镇玉珠村,这里群山环绕,生态优良。“我回来之前,这里基本上都是荒山,没有什么经济效益。”说起回乡创业的经历,吴义方很是感慨,“当时村民都说我傻,放着上海几十万年薪的白领不干,回来土里刨食。但我觉得国家这几年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家乡搞绿色有机农业一定有出路。 ”

从2011年建成以来,吴义方的基地一年一个样,产出的红心猕猴桃获得市场认可,年销售额直线上升。2013年,他的猕猴桃开始批量挂果,当年采收近万斤,2014年产量16万斤,今年更是达到53万斤。“我们坚持绿色生产,绝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品质和口感都是最好的。 ”吴义方介绍,今年他的猕猴桃销往上海最高卖到35元一斤,总共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三年累计销售已突破千万。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前几年可不是这样。”吴义方回忆,刚创业那会儿,挖山、修路、租山场、雇工、种苗等,都需要用钱,第一年就投入470多万,“上海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了,还向朋友借了几十万。 ”在他“青黄不接”的时候,县委组织部给他带来了信心,他的基地被命名为 “大学生创业基地”,组织部还给他联系了两笔60多万元的贷款,同时帮他联系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扶持。省农科院也专门给他安排了一名专家,常年免费技术指导。

光景好了起来,吴义方心中的梦想也更大了。 2012年起,他的基地连年扩容,截至目前已经在太湖、霍山、金寨以及黄山等县市建了7块基地,总规模达到2740亩。随着基地逐步进入盛果期,猕猴桃的产量逐年增加。在销售方面,除了以每斤15元左右的价格向协议供货商供货以外,他还将触角伸到大上海。 “当地有个知青协会,他们买了我的猕猴桃后,都说味道不一般,今年一次就购买了我们6万多斤。 ”

吴义方的成功在当地引起很大的示范效应,很多本镇乃至外县的农民慕名而来,求教种植经验。吴义方也顺势而为,牵头成立了一个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40多户农户加入了他的合作社,种植红心猕猴桃几百亩。华冲村村民刘锐加入合作社后,8亩猕猴桃今年开始批量挂果,产量达三四千斤,给他带来了几万元的收入。

谈及未来的规划,吴义方说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我要在太湖、合肥和上海建3个保鲜库,延长猕猴桃的销售期,卖上好价钱;下一步还要谋划产品的深加工,提升产品的价值。 ”吴义方说,他要带领村民一起,将太湖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合作种植规模达到两三万亩,“成为我们大别山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张名片。 ”

新闻推荐

看大病花了52万,只掏12万黄山区村民夸“大病保险政策好”

黄山区村民夸“大病保险政策好”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