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心灵山水的现实精神
——王滨国画观感
■芮海林
宁国画家王滨的山水画充满了鲜活生动的现实因素,这是他用完全书斋式笔墨皴法的整合替代真山真水的体验,用预设的观念山水替代真情的自然流露,用心灵的视觉形式替代深刻有品位的图式个性。年逾花甲的王滨,在自己风格形成之后,一如既往地回到现实山水的原生态。这表明,他抓住了山水画创作某种更本质的东西,他寻求的,不仅是现实山水能够为他不断带来的创作热情,而为他的创作不断注入鲜活的养分。如果说他的“透”、“秀”、“韵”的风格特征更多偏重于用笔、用水、用色的笔墨个性,那么现实山水的原生态才真正给他的作品带来图式上的变化和隐藏在图式变化背后真挚淳朴的情感。
王滨的山水画语言告诉我们:所谓的“透”,就是水色的互渗,在表现水之倒影、山峦植被与烟雨碧色中极少覆盖墨或色,因此才有水之“透”、山之“透”、雨之“透”;所谓的“秀”,就是枯笔皴擦少于线勾和墨块,用笔暗含草书笔意,是轻快、洒脱、灵动的那种率真;所谓的“韵”,则是笔、墨、水、色组合在一起呈现的审美品质,绰约、婉约、简约而玩不尽的一种意味。所以,他创作的山水画热烈与淡雅融合、丰富与单纯并存,墨韵精道,笔力传神。纵观他笔下的山水画,以流畅的线条,以淡彩晕染泼写,在曲调丰富的变化之中体现浮云弄月,清风指雾,高山流水的韵味,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比如他的国画《山乡晨雾》,长锋皴擦,阔笔泼墨,大胆用水,把他写生所见的“莽苍烟雨掩映的隐隐青山,粉墙黛瓦的参差人家,以及清溪泛银的晶莹瀑布、潺潺溪流”之美尽显笔端。此幅作品验证了古人“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之精论。还有国画《黄山烟雨图》和《家在新安山水间》等作品,阔笔渲染,泼墨淋漓;《春满幽谷》、《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作品,却又是郁丽典雅,风致高闲;《黄河颂》、《笛声唤醒万重山》等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大有“胸藏丘壑万层云”。《行坐自成风》群虎作品,更是栩栩如生,威风凛凛。王滨作品笔从心出,墨由情随,底蕴厚、气味醇、勾勒精心,天趣自成。在他的笔下,云壑杜风,溪流泉呤,高埠民居,渔蓬樵影,既表现了皖南徽州人文遗风,又展示了他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他的山水画艺术:秋风萧萧的细雨中那一袭蓑衣、那一叶扁舟,是那寂寞跋涉者孤独的写照;黄山山脉层峦叠嶂中奔流的浩淼云海、五彩飞虹,是雨后初霁万物生长的铿锵足音……其音或轻或重、或疾或徐;其墨或浓或枯、或茂或疏;或如铁马秋风之悲壮,或似杏花春雨般的缠绵。
新闻推荐
那年夏天,我刚满四岁半。爸妈要和客人们一起去爬黄山,要我在家跟着奶奶。那怎么行,我可不干!最后我答应了爸爸一个条件:不叫大人背、抱。就这样他们带着我一起踏上了黄山之旅...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