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积极构建“十大战略支撑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安徽日报 2015-01-25 18:03 大字

黄山市地处安徽南大门,是海内外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广大干群适应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狠抓作风建设,以“十大战略支撑点”建设为主抓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初步构建起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框架。

黄山、齐云山、牯牛降等笑迎天下客

黄山因山设市,山是立市之源、兴市之本。近5年来,黄山风景区累计投资80多亿元,以“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国际化”为重点展开系列保护与建设,去年实施高山防火水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0项任务,完成投资10亿元,接待游客300万人,实现经营收入21亿元,荣获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等殊荣;道教名山齐云山累计投资9亿元,去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道教名山联盟大会等重大活动,扎实推进岩前首发区等30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亿元,并荣获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省森林旅游示范景区称号;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累计投资7亿元,去年全力抓好内部景观提升、周边综合整治等14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

新安江、太平湖等碧波醉游人

水是生命之源。新安江是黄山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见证了黄山的巨变,更寄托着黄山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去年,黄山市在连续3年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完成新安江综合治理投资300多亿元的基础上,又实施综合治理项目116个,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完成村庄垃圾清洁、河面打捞、网箱退养等20项重点工作,新安江水质稳定向好,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中期绩效评估并有望延续。“黄山情侣”太平湖列入全国重点湖泊环境保护专项,全面展开规划管理、环境保护、渔业转型等10个方面87项工作,去年完成投资18亿元。

城镇集群发展、关键区域控制等战略厚积薄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5年来,黄山市城市建设投入1580亿元,相当于前5年的4.7倍,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及重点乡镇面貌整体大幅改善,在中部六省地级以上城市中率先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去年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取得重要进展,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5亿元,增长9.7%,城镇化率达50%,其中8个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15个镇(村)被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成功晋级5A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56家,景区品位和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地质灾害整治等扎实推进

黄山的村大多都集旅游、文化、生态优势于一体。安徽省实施建设美好乡村战略以来,黄山市全面推进首批106个中心村建设和584个自然村治理改造,累计实施项目2778个,完成投资18.5亿元。开展美好乡村与省属企业结对共建,扶持资金到位4040万元。去年3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包揽皖南片区3个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区县;西递、宏村等4个村入选中国名村300强,猴坑村入选“中国名村幸福指数十佳”;去年又有2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总数累计达68个、居全省第一。同时,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实施扶贫项目553个,实现2.2万人稳定脱贫。

高铁、高速、国省道、机场等构建区域交通枢纽

路,自古以来就是为政之大略、经济之命脉。近年来,黄山市锲而不舍地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过去5年投入近200亿元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50多亿元建设立体交通体系。合福高铁黄山段全线建成并将于今年正式运营,黄杭高铁进场开建,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加紧推进。济祁、芜黄和黄千高速前期工作有序实施,歙黟一级路建设全面加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72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58公里。黄山机场成为安徽省第2个国际机场,航班航线加密至22条,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

九大工业园区等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黄山市的重要工作取向。近年来,黄山市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内的功能专业区集中,以工业园区为支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去年,全市九大园区新增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934户,完成投资1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6亿元、税收16亿元,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85%以上,园区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均比上年提高20%以上。

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等推动生态经济勃兴

绿色、生态是黄山最持久的竞争力。近年来,黄山市创新开展保绿、还绿、增绿、强绿、存绿、驻绿“六绿”行动,持续推进绿色质量提升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9.41亿元,造林38.21万亩,建设绿色提升点1442个17.8万亩,苗木基地发展到7.98万亩。同时,立足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三个全省第一”的优势,深入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在培育市场主体、建好江南林权交易所、扩大林权抵押贷款等方面持续用力,去年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1.7%。

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接轨国内外市场

黄山现有茶农70多万人、茶园面积70多万亩,是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和全省茶叶主产区,全国十大名茶中占三席。近年来,黄山市始终把茶叶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来抓,扎实推进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机制创新、品牌塑造、品质提升、延伸加工等。去年,茶叶总产量达3.29万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4125元。谢裕大红茶和祁门红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全市茶叶生产机械化、清洁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百村千幢、改徽建徽、百佳摄影点等彰显徽风徽韵

文化是黄山的城市之魂。近年来,黄山市持续推进百个亮点、百佳摄影点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强屯溪老街、徽州古城、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徽州“四雕”、万安罗盘等骨干文化企业。2009年起,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完成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去年,又对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4个空间组合形态类和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等12个单体形态类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完成投资10亿元。与省属5大文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9亿元,增长18%;新增国家非遗项目4个,竹艺轩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民生工程,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优先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来,黄山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生工程考核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去年,省市36项民生工程完成投入36亿元,增长12.3%;扎实做好就业、社保、“七保”等工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统筹推进科技教育、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防灾救灾等民生工作,高考达线率再创历史新高,创新建立防汛工作“村为主”机制,成功捧回黄山历史上首枚亚运会金牌;首创的“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00元,分别增长8.5%和11.5%。

新闻推荐

“十大徽州名人故居”评选结果出炉

2月7日,由黄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和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等共同评选出 “十大徽州名人故居”,分别是:被写入《资本论》的王茂荫的故居、珠算大师程大位故居、清末名人许承尧故居、女作家苏雪林故居、...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