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程海燕:感谢援藏
本报见习记者 殷骁本报通讯员 朱涌
10月底,黄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程海燕和其他5名援藏医务工作者结束了在山南地区的卫生支援服务,回到家乡。从5月12日赴藏到10月底归来,除去黝黑的皮肤和粗砺的脸庞,援藏日子里的点点滴滴也带回了旖旎的黄山。
刚到山南,4000多米的海拔、强烈的日照、稀薄的空气给6位医生一个下马威,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程海燕到达当天就头疼、发烧,晚上服用布洛芬和安定才勉强入睡。
克服了高原反应,生活上的难题又出现了:平常出门要抹几层防晒霜,全副武装地戴上帽子围巾,裹着羽绒服走在路上,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往脖子里灌。由于缺氧,程海燕的睡眠质量很差,严重的时候能从被窝里喘起来。
睡不好,也吃不好。每天的主食不是炒饭、面条,就是饺子,吃得最多的菜是高压锅蒸煮过的土豆和胡萝卜。她和同行的几位医生开玩笑说这下不用担心体重了。
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影响工作。程海燕所在的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原本人手就不够,群众听说来了内地医生,又慕名而来,一时间病患陡增。
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程海燕主动顶了门诊,两个月看了700多个病人,最多一天接诊近50个人,几乎没有上厕所的时间。
看一个病人花费的时间比内地多得多,因为就诊的大多是藏族患者,没几个懂汉语,她就叫来藏族同事帮忙翻译,同事要忙,她就把病人带过去问。认真对待每个病人,一丝不苟。
程海燕一边看病,一边与当地同事交流。告诉他们要对症下药、科学用药,不能搞“大杂烩”;抗生素类药物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很大,特别不利于儿童健康,要慎重使用。当地同事尊重她信赖她,遇到疑难杂症都会向她请教。
“特别是淳朴的藏民,每次看完病,都拉着你的手,用藏语致谢。 ”程海燕说。
一段援藏经历在程海燕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藏族同胞用自己的礼节表达了对我们的肯定,我很感动。 ”程海燕说,能够为藏民解除病痛,能够帮助当地同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感到满足,表示要把这种感受作为前进的动力,努力钻研医技,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吴江海 见习记者殷骁)1月1日,黄山市屯溪区决定该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宣立军暂停执行职务,由区监察局对其违反行政纪律的问题立案调查。2014年12月30日,屯溪区黎阳镇闵口村84岁老人戴某在...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