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安宁能放下 南怀瑾处收获多

安徽商报 2014-07-16 08:53 大字

从毕业到当校长他做了哪些选择

在中国教育界,有一群“先生”,上溯至蔡元培、胡适、张伯苓、梁漱溟,如今这个名单中亦可考虑加上朱清时。他们各自经历迥异,为理想至老不灭,即便被现实撞击的百孔千疮,也不愿放弃孜孜以求的所在。

从进入中科大学习近代物理,朱清时就开始接受当时最好最纯粹的教育,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公派留学生。学生期间感知了纯粹教育的他,在中科大十年校长生涯中,坚持不扩招,最终发现问题出在教育体制和体系上时,在他任期末期,他不断发言,试图让更多人意识到、改变之。

毕业分配选择了青海

大学毕业的去向,是同学们再三斟酌的。朱清时原本去向是天津,但工宣队员找到他说:班上两个被分配到青海的同学很怕去,朱清时二话没说就答应自己去青海。

对此,他解释:“当时也没多想,不看重天津和西宁的差别,也没觉得要吃多少苦。 ”于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西宁市郊区的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修炉工。但阴差阳错的选择给了他一生的机遇,1974年底,西宁的中科院盐湖所得到了“用激光分离同位素”的研究项目,此前一直未放弃自学和钻研的朱清时赶往研究所应聘,一年后他就成了盐湖所课题负责人。

留学美国走进美国人

1979年,朱清时留学美国,成为改革开放后送出的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留学美国,从加州大学到麻省理工,勤奋吃苦的他对科研的钻研无须赘述,取得的成就可列举很多,从1981年召开的第36届国际分子光谱学讨论会,朱清时被邀请做分会讨论主席就可见一斑。

反映其个性的小例子倒是有几个。他回忆说:“偌大一个华盛顿市,我全靠两腿到处走。中午宁肯饿一顿或花一个多小时走回使馆吃免费饭,也不肯花钱买东西充饥,更不愿出5角钱坐一次地铁;宁肯花一两个小时用手洗衣,也不愿花几角钱用一次宿舍的洗衣机。我还专门买过美国人不要的净肥肉来吃,就为了省钱。 ”

“最初一起去进修的中国留学生都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但这样其实不能接触美国社会。于是,他第一个从宿舍走了出去,寄宿在美国教授家,真正走进美国人的生活。 ”

回中科大坚持不扩招

1982年朱清时回国工作,西宁盐湖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他之后的两个工作单位。 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当时院士还被称为学部委员,朱清时成了当时新中国培养的最年轻学部委员。

而此时,已搬迁合肥20多年的中科大正在积极重塑辉煌。时任化学物理系主任的俞书勤,为化学系复兴想到的点子是引入院士,“大连化学物理所正好是中科大化学系对口指导者。 ”1992年,他致信朱清时,希望后者能回母校工作。 1994年,朱清时回到中科大,任教化学系,1998年成为学校校长。

2000年前后,中科大也赶上了“扩招”浪潮。 2001年,中科大新入学本科生增加到1860人,但校舍紧张、教师

紧张的矛盾让朱清时意识到,无节制的扩招会带来教

学质量下降的一系列问题。顶住扩招压力的同时,

他还坚持没有开建新校区,“家属生活区和教学

区离得近,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非常多。 ”

朱清时此举在中科大校内并不是无反

对声,曾经BBS上的帖子《朱清时校长

的战略错误》称其犯下的第一个战略

错误就是在全国高校一片扩张浪

潮的背景下,选择了战略收缩。

但朱清时仍旧坚持了自己的

做法,只要是他认定符合教

育本质的东西。时至今

日,中科大也仍旧坚

持精致、适度的培

养本科生,坚持

在既有校区上

精耕细作。

创建南科大只为改革

有道是“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2009年,对于朱清时和正在筹建中的南科大,都有此句的意境。是年63岁的朱清时接过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聘书,这也是首个被国际猎头公司和遴选委员会投票选拔出的大学校长。但对于这一结果,朱清时开始并未接受。

谈判专家出马,他拒绝;南科大筹备办主任梁北汉上阵,他婉拒;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亲自登门拜访,他谢绝。公开见报的报道称:他的故友、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与73岁的电子科技大学老校长刘盛纲深夜拜访,后者说:“我们这一代大学校长,梦寐以求想做一些改革,现在深圳把所有条件都给满足了,你如果不去做,可能又得等二三十年。 ”

如果让时间倒流,百年前的蔡元培在成为北大校长前亦有举棋不定,但在友人劝说下,最终接手。朱清时接过聘书,亦是考虑到此。在中科大校长的第二个任期内,他意识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核心问题。他反对教学评估,并“素颜”迎接评估;他认为理想师生状态是要有中国传统的书院,并试图在中科大实施。“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众多问题仍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朱清时说。

拜师南怀瑾学会放下

除了与科研、教改、校长这些相关外,朱清时一生的关键词还有:佛学。

2004年,朱清时在中科大老师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南怀瑾先生。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我当中科大校长时,内心就起一种愿望,就是中国社会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 ”

他视佛学为解药,因为可教人行善。此后近十年,朱清时每年都坚持拜访先生4~5次,“先生让我的心找到宁静、学会放下。 ”他告诉本报记者从南怀瑾先生那儿的最大收获。 “一个彻底的科学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现人的认识是有极限的。科学家要找办法突破这种极限,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而佛学能让人安静地思考。”

■谈卸任后

朱清时:卸任后写教改感悟启发别人

我们与朱清时在南科大相约、访谈;我们与朱清时一起历经教改的实践。很多人会问,朱清时卸任之后的南科大将何去何从,我们姑且不做此类推断,但我们会问:朱校长,退休后您的教育改革还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

安徽商报:“老家”安徽,打算几时回去?

朱清时:我经常会回去,但夏天比较热。

安徽商报:上山去避避暑,听说您还蛮钟情峨眉山的。

朱清时:我也很喜欢去黄山,在安徽工作期间,我都上过十几二十次黄山了,我喜欢住在北海,更喜欢身在黄山的心境。

安徽商报:您说退休后可以去故宫研究陶瓷、可以写写回忆录,考虑过和老伴、儿孙一起环游世界吗?

朱清时:那倒没有,我不太喜欢热闹的事情,我的性格更喜欢安安静静的。

安徽商报:很多人担心,您卸任后,未完成的教改怎么办?

朱清时:我会把一些感悟和想法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启发他们的思考和实践。也会去写科普文章,想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原汁原味的写清楚,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

记者张沛深圳报道

新闻推荐

网帖曝光警车人行道上违停黄山市检察院道歉 驾驶员被停职

黄山市检察院道歉 驾驶员被停职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