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禁令能否换来“同志”回归?
老大、老板、哥们、兄弟……一个个江湖习气十足的称呼,时下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盛行,破坏了党内民主,损害了党和政府、干部的形象。
针对这种不良习气,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重申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使用庸俗称呼。一些人指出,小小称呼关乎党风政风,这一纠偏举措有益于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回归。
三令五申屡难禁
广东省纪委发出的通知称,当前广东省部分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
实际上,多年来,党对干部称谓问题一直非常重视。早在1965年中央就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2003年以来,各级党委也以多种方式重申这一要求,而且不使用具有官僚主义等色彩的称呼,也是反“四风”应有之义。
然而,称呼问题却没能引起一些党员干部的警惕。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不少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称部门领导官衔或“老大”“老板”,干部之间称兄道弟的现象也很常见。广东出台禁令后,有些人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
“密切联系群众,谦虚谨慎,是党的优良作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说,“这些称呼,无形中在党员干部特别是上下级之间制造了隔阂,何况有些党员干部平日听惯了这些称呼,也可能会变得虚荣或官僚,甚至专横跋扈。”
一些干部感慨地说,革命时期在根据地,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之间都互称同志,或叫“老张”“老李”……平等而又亲切。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渐渐丢掉了好传统,开始以职务相称,如今“江湖称号”又多了起来,“长此以往,对党和国家贻害无穷”。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强教授说,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一方面折射出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仍有土壤。另一方面,一些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能感觉不这样叫,怕对方觉得是对其不尊重,或者觉得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不跟风附和,会影响工作和发展。
小称呼背后的大圈子
称呼事小,却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和权力观、利益观,关乎党风政风。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金振邦说,一些党政干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发展到极致,就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称兄道弟的背后,实际潜藏的是一个个公权私用的腐败圈子。”
一些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接触过的人回忆说,刘志军平日与下属称兄道弟,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很讲义气”。只要是他认为“好”的“弟兄”就提拔,甚至连组织调查都免了。下属在升迁调动上若有所求,刘志军一般也给面子,“只要他答应的事儿,一般会帮到底”。
为开发商“兄弟”不遗余力,大开方便之门。去年被查的安徽黄山市原政法委书记汪建设平日与下属和商人称兄道弟,对地产开发商“兄弟们”关照备至。2001年至2012年间,汪建设先后利用职权为30多家房地产商提供各类帮助,从项目审批、承揽工程、征地拆迁,再到施工开业、验收交房、证件办理等,在房地产项目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一路“批条子”“打招呼”。
类似的例子近些年不少。金振邦说:“顶着‘老大\’等帽子,一些腐败干部俨然成了团伙头目、帮派大哥,周围的人为了牟取利益,也逢迎附和,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小“病”不治恐成大患
“纠偏利于治病”“有助于打通党员干部之间的话语隔阂”……连日来,不少网友在痛斥不良现象的同时,也纷纷为广东出台禁令的做法点赞,对如何有效落实提出建议。
“好作风不仅要‘逼\’出来,更要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唐勇说,“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人民公仆,以‘同志\’相称是志同道合的体现,是平等、民主的保障,也能让领导干部时刻头脑清醒,严于律己,并自觉接受监督。”
一些干部和专家认为,切莫小看称呼问题。以“同志”相称,能让领导干部真正融入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反对庸俗走样称呼,也应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全国的党员干部都行动起来,自觉抵制庸俗称呼。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戒之。”王郅强说,反对称呼上的歪风,党政机关领导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是称呼的主要受众和“消费者”,如果领导干部不反感庸俗走样的称呼,甚至好之乐之,这种不良现象就会一直有生存的土壤。
有专家指出,出台禁令只是第一步,要想取得长期成效,还需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这样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好氛围,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家有一本集邮册,多年来,那是一本珍藏着妈妈“心血”的集邮册。小时候,总要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集邮,妈妈说是因为看到那些图案漂亮的邮票就心生喜...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