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集中区征收:村民变市民 要安居更要乐业

芜湖日报 2014-05-25 09:56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洋

历经3年,江北产业集中区在高标准完成2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项目布局和路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按照“北区提质提效、南区扩区提速”的发展思路,拉开了淮南铁路以南地区的征收建设大幕。

集中区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和城市不同,主要对象是农村居民,是牵涉到被征收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大问题。集中区、沈巷镇共同努力,在坚持政策公开、阳光征收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到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保障等方面,让被征收户在由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中,享受到集中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征收助力城镇化发展

计有进是沈巷镇迎江村村民,家里的房屋被征收后,他和父母搬进了集中区内100多平米的天和苑安置房一期。搬进楼房后,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小区附近的超市、连锁药店、图书馆、健身馆、理发店、咖啡馆等配套设施也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方便。“以前在家出门就是田,蚊子特别多,自从集中区落户沈巷镇以来,我们这里和城市一个样,下班后可以陪父母在门口轻松的遛弯。”这是计有进感觉到集中区建设给他生活带来的直观变化。

产业项目优先布局,路网和安置房等基础设施优先完善,这是集中区坚持的一个发展理念。目前,集中区起步区内总里程50公里的路网工程、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门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在建和已建安置房项目共提供住房5000多套,已入住1000余户。对于集中区内的被征收户来说,城市框架逐渐拉大而不断优化的生活环境成为他们支持征收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为做到征收工作让群众满意,集中区、沈巷镇抽调120名机关干部,分成11个工作组,2个业务组,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集中区起步区落户沈巷的历史机遇,耐心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群众算细账,算明白账。为保证群众利益,沈巷镇政府还出台了30多项符合民情的征收补充办法,农民在规定时间内收割稻谷,农用公共设施,大型农机具都能得到适度补偿。

征收心系群众身份转换

今年48岁的胡义友是沈巷镇黄山寺村的村民。家里房屋被征收前,他一直在北京打工。2012年年初,一纸房屋征收通知将胡义友从外地催回了老家。就连胡义友自己也没想到,这次回乡办事竟结束了他在外多年的漂泊生涯。“刚搬迁两个月,镇上干部就来合计劳动力,并提供工作岗位联系卡,给我提供了工作。”胡义友告诉记者,如今他在宝能项目工地上做瓦工,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老婆利用闲暇时间在道路上修绿化,单天可结100元。夫妻俩的收入完全可以保证一家人的开支。

在集中区,每次房屋征收工作都会引发外出打工人员的返乡潮。这在具体操作征收工作的沈巷镇政府有关人士看来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集中区的建设发展需要土地提供保障,如果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民不支持征收,不仅影响集中区建设,也会给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去隐患。而如果处理恰当,则会产生良性循环。”

为此,集中区、沈巷镇除了给失地农民办理失地养老保险外,更重要的还是关注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发展问题。有关部门及时成立劳务公司,组织农民从田头走向工地,对于年轻人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组织招聘会和点对点介绍的形式,安排到集中区或江南的企业工作。对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有关部门、集中区企业提供保洁、绿化修剪等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保证失地农民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七夕避暑好去处 黄山翡翠谷

天上鹊桥会,人间翡翠谷。今年七夕情人节期间,黄山翡翠谷景区的情人节,呈现一股别样的爱情文化魅力。翡翠谷,又名情人谷,是黄山景区最有特色的山岳名...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