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又见“牧蜂人” 追花逐蜜采收忙
□本报记者 张逸潇
每年3月下旬到4月初,当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如油画般徐徐展开的时候,四面八方逐花而来的“牧蜂人”,就成为江城的一道特色景观。这些“蜂司令”指挥蜜蜂为人们采摘甜蜜的同时,也为芜湖市油菜增产丰收带来了希望。
一顶帆布帐篷、几只塑料大桶、80多只蜂箱……弋江区白马小区背后小路旁的油菜花地里,来自连云港的姚昌年夫妇,到芜湖安营扎寨半个多月了,今年是他们来芜放蜂采蜜的第10个年头。
交通便捷、花蜜品质好,是姚师傅每年都将芜湖作为必经站的主要原因。带着240万只蜜蜂赶花期,少颠簸、少拥堵的路线是他的优先选择。今年春节刚过,他们夫妇俩就从黄山出发,一路经过旌德来到芜湖,下一站还要前往南通。“今年的路线算比较短的。往年我们最长的路线是从云南、贵州开始,经过安徽、江苏,一路前行到山东、河北、黑龙江,沿途的桃花、油菜花、洋槐花、山茶花、荞麦花一个都不落。”姚昌年告诉记者,只要腿脚勤,大半个中国都是“牧场”,一年四季都有蜜可采。
“这样100斤装的塑料大桶,每天差不多能采1桶多,卖出去至少1桶。”姚师傅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一边熟练地用漏斗给顾客自带的塑料壶灌蜜,装满后还细心地把壶口抹干净。短短20多分钟里,已有三四拨人过来打听价格或购买。“下午来买蜜的人更多,其中不少都是往年的老熟客。”
记者告别姚师傅继续向南,进入三山区之后一路驱车前往峨桥镇响水涧方向。这里油菜花开得更盛,走不多远就能看到路边一排排蜂箱和忙碌的牧蜂人,来自浙江宁波的程远也是其中一个。从十七八岁踏上养蜂路开始,程远从事这行已经20多年,常年奔波劳碌的生活,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老成。“没办法,条件比较艰苦,你看我这里连一面镜子都没有。”程远兄弟俩一路同行,简易帐篷里只有一张床、一个灶台、一个煤气罐,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太阳能电视机。这两年,他们随身带上了太阳能电板,每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就能为电器供电,生活方便不少。
浙江是养蜂大省,程远兄弟的村子里,有十几户养蜂大户,每年都会结伴来芜湖,一待至少1个半月。他们在油菜花怒放之前抵达,做好培育蜜蜂、等待试飞等工作。进入盛花期之后,蜜蜂“大军”开始追花逐蜜,他们则要忙着观察天气、掌握气温,随时为蜜蜂做好后勤。虽然养蜂很多年,程远仍免不了被蜂蛰。脱花粉、整蜂箱、取蜂王浆……身边就是成千上万的蜜蜂,常常有可能与蜂刺来个亲密接触。“早就习惯了,被蜇一下也没啥感觉。而且咱们常年喝蜜身体好得很,风餐露宿也很少感冒。”
尽管每年在芜湖的时间不长,也来不及入城走走逛逛,但这些从外地来的“蜂司令”普遍对芜湖有着一份特殊感情。“芜湖人比较好相处,不欺生。每年都来买蜜的老熟人,还和我互换了手机号,我一到芜湖就通知他们,有时遇上事情也向他们打听,彼此就像朋友一样。”程远说,每次挥手告别时,他们都会互道“明年再见”,这既让他有些不舍,又对第二年有了期待。“只要油菜花年年开,芜湖我们就年年来!”
图为养蜂人向记者展示蜂箱。
记者 陈洁 摄
新闻推荐
天上鹊桥会,人间翡翠谷。今年七夕情人节期间,黄山翡翠谷景区的情人节,呈现一股别样的爱情文化魅力。翡翠谷,又名情人谷,是黄山景区最有特色的山岳名...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