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好雨山 梦里江南——“四个强区”打造马鞍山市主城升级版

安徽日报 2014-02-07 23:07 大字

[摘要]“四个强区”打造马鞍山市主城升级版

马鞍山市雨山区因风景秀丽的雨山坐落在境内而得名,现辖4个街道、3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33万。随着2008年市政务中心南迁该区,这里已经成为马鞍山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中心区,也是马鞍山市拥江发展、承接产业和城乡一体的先行区,更是马鞍山市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富有潜力的主城区。

雨山区区位优势明显,西濒长江,东接南京市江宁区,南连当涂县,水陆交通便捷,城乡公路发达,距南京禄口机场仅30公里,拥有长江岸线12公里和一类口岸万吨级深水良港,马鞍山长江大桥的东延及出入口位于境内,宁马高速、沿江高速、205国道、皖赣铁路和在建中的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境内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位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名列“长江三楼一阁”的太白楼、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朱然墓、“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等等。李白、李之仪、汤显祖、周兴嗣、郭沫若等文人墨客登临吟咏、怀古览胜,留下许多传诵千古的不朽诗篇。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雨山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创新成效突出、城乡面貌变化明显、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创造了令人振奋的“雨山速度”、“雨山模式”、“雨山精品”和“雨山名片”,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创建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省专利申请十强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安徽省教育强区等近60项全国先进、省市领先的荣誉称号。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雨山区按照

省委、省政府打造“三个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奋斗目标的要求,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浓墨重彩写春秋,敢为人先创伟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明确提出:打造产业强区、建设实力雨山,打造科教强区、建设创新雨山,打造文化强区、建设活力雨山,打造生态强区、建设美丽雨山。

2013年底,相继召开的区委八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两会”,进一步丰富“四个强区”建设内涵,按照打造雨山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思路,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即 “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全力打造四个强区,不断开创雨山科学发展新局面”。

打造“四个强区”,高度集中了全区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充分展现了安徽“黄山松”精神和“聚山纳川,一马当先”马鞍山精神、“创业、创新、创造、创优”的雨山精神,完美地将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在思路举措上,将建设美好雨山的要求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打造“四个强区”,既是区委、区政府自我加压的新决策,也是新雨山建设迈入转型发展期所选择的必由之路,激励着全区33万人民团结奋进的步伐,开启了雨山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征程。

让千年古镇焕发第二春的采石古镇改造项目,自2012年4月启动便快速推进。当年9月,为涉迁户提前“定制”的滨江九华万家花园正式启动首批920套安置房分配,第一批安置户拿到新房钥匙。这个浓缩了雨山区全域展开 “四个强区”建设场景的古镇改造项目,让人们在期盼中清晰地看到:一个商贸繁荣的中心区、基础雄厚的工业区、环境优美的生态区、文明向上的和谐区正款款走来;一个让33万人口生活更幸福的实力雨山、创新雨山、活力雨山、美丽雨山正呼之欲出。

解读:“四个强区”之

产业强区

2013年12月20日,雨山区总投资近百亿元的20个项目集中开竣工,项目涵盖新型工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打造“四个强区”,首先要培优育强产业。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现有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铁基新材料、文化创意、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六大优势产业,推出十大工业、十大服务业、十大文化产业、十大基础设施、十大房地产、十大民生工程等60个重大项目,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该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全市“一链一基地四园区”发展战略,组织实施“324”转型升级计划,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交易、电子信息生产交易、钢铁生产交易三大特色园区,主攻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再制造)两大新兴产业,推进城南商务文化集聚区、向山中心镇、雨山现代农业示范园、雨山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四大支撑项目,全力打造雨山经济升级版。

雨山区着力引进亿元以上新型工业、新兴产业、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2013年,汽车文化产业园等118个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6个,投资总规模达416亿元。全区新建续建扩建各类重点项目158个,33个市重点考核项目和60个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一批公益性项目投入使用。全年新开工项目76个,竣工项目5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开、竣工项目分别达48个和35个。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48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4个,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达44.5亿元。

到“十二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年均增长30%;服务业营业总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年均增长18%。产业规模实现翻番、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将成为实力雨山的突出亮点。

解读:“四个强区”之

科教强区

前不久,在雨山区举办的智能制造装备业产学研对接会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该区与3家院所成功签订了智能制造装备合作协议。经过研发和科技转化,雨山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涌现出如格瑞德机械、博伟重工、博威液压、天亿机械等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像这样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强区建设步伐的合作协议,雨山区已累计签订超过50项。

为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雨山区先后制定出台了《雨山区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奖励办法》、《雨山区专利资助暂行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奖励力度和奖励范围。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攻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雨山区组织辖区骨干企业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山东环保科技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达成9项企业技改合作协议和12个成果转化合作意向。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1家。其中,院士工作站是全市民营企业首创。该区科技要素排名持续保持在全市领先水平,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考核。

雨山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冶金科技学院、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均坐落于辖区内。同时,该区不断巩固安徽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努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先后荣获“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雨山区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育为基础、人才为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突出培育和引进两大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发展的智力支撑,一个科教互动、创新驱动的新雨山正在加速建设中。

解读:“四个强区”之

文化强区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该区文化强区建设锁定:力争到“十三五”末,把全区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实、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辈出的活力新雨山。

该区出台 《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雨山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商业文化特色街区建设的意见》、《雨山区关于扶持商业文化特色街区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重点文化项目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得到加快,引领市民迈向更高精神文化追求。 2013年10月19日,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三国朱然文化街古玩文化中心正式开业,琳琅满目的古玩、玉石、文房四宝、名人字画让人流连忘返。同时,皇钻五品街、江东风情街等商业文化特色街区加快建设,洪滨丝画园、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项目顺利实施,古床博物馆、明清经典建筑园逐渐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

同样是在2013年,全区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改扩建工程,新建5个自助图书借阅点,社区电子阅览室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考核。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公益性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区文化队伍10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75个,社区艺术节、农民文艺调演已成品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解读:“四个强区”之

生态强区

再现秀美江南,建设美丽雨山,是雨山人实现生态强区的目标和追求:到“十三五”末,落后产能企业将全面淘汰,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80%以上的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达到省、市规定标准。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建成生态示范村(社区)15个。废弃矿山复垦复绿率达90%以上,污染土地修复率达100%,城乡生态功能、生态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提升。

数字和叙述有些枯燥,但雨山人的努力是实实在在的。按照 “聚焦项目、关注民生、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全力支持新区和开发园区建设,服务保障大局和各类重点项目的基础上,深入实施“1311”城乡建设工程,突出抓好一批“三改造”和“三建设”项目,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公共设施和美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雨山经济开发区、向山中心镇、雨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重大城市综合体建设与发展。

2013年,雨山区共完成造林 5540亩,其中完成石质山造林面积 504亩,完成森林长廊 4.4公里,全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有效,尚家甸、红光胜和刘村示范村建设通过市级验收,总投资 2.5亿元的向阳和锁库农村新社区建设进展顺利。慈湖河、采石河源头生态治理力度加大,长沟水系整治全面完成,原向硫矿塌陷区治理、陶村 3个村民组环保搬迁有序推进。排查整治非煤矿山、涉危涉化企业,强化道路沿线、水源保护区环境执法。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一低”类项目得到有效清理。国家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加工分拣中心和 40个社区绿色回收亭建成使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区域生态文明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格瑞德机械生产车间。

雨山区山南小学。

我要上春晚。

美好乡村景如画。

建设中的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

风景秀丽的采石矶景区。

九华圣境长江文化湿地公园。

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向山镇棚户区改造项目。

新闻推荐

黄山市法院系统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冤假错案终身追责 裁判文书纠错有奖

本报讯(记者 吴江海)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出台《预防和查处冤假错案的实施意见》、《裁判文书有奖纠错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该市法院系统干警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所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凡造...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