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烟头能“掐”了吗——公共场所禁烟暗访

安徽日报 2014-01-23 23:14 大字

[摘要]公共场所禁烟暗访

公共场所抽烟,影响环境,伤害他人,是不讲公德的行为。 2013年12月底,中共中央下发“禁烟令”,对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禁烟作出严格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

■ 本报记者 聂扬飞 张岳 本报见习记者 李浩

会场不设吸烟区,办公室内很清新

“这里哪里能抽烟? ”“现在禁烟不能抽了。 ”1月16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省直某单位参加会议,会场外遇到两位参会同志正在对话,其中一人将已经拿在手中的香烟又放回了口袋。

记者注意到,会场外原本设立的“吸烟区”已经撤除,过去窗台上摆放的一排烟灰缸也不见踪影。会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禁烟令\’以后,会场内外新增了多处禁烟标识,大部分的人都比较自觉,偶尔会有个别人没注意到标识,只要过去提醒一下,都会十分配合地马上把烟灭了。 ”

当天下午的会议进行过程中,记者发现,中途出去的人次明显减少。以往会议中途,一群人在吸烟区三两一组“吞云吐雾”的情景,没有再出现。

会场内外,香烟“匿迹”,办公室内又该如何呢?

“办公室里的两位男同事一直有抽烟的习惯,自己虽然一直很反对别人抽烟,但是毕竟都是同事,也不好多说,只能白白陪着吸‘二手烟\’。 ”省直某厅办公室一名女性机关职员告诉记者,自从机关要求公共场所禁烟以后,情况大有好转,“现在办公室里空气感觉比以前清新多了。 ”“虽然知道抽烟不好,但是多年的习惯难以克服,现在一声令下,我们这些人日子可就难过了。 ”在另外一间办公室,一位“老烟民”连声感概。不过他表示,虽然难熬,但是大家基本上还是很自觉执行规定。

【记者点评】

禁烟事关党风政风。多年来,几乎流于形式的“禁烟令”,终于获得被称之为“十年来最大的政策支持”,在会场内外和行政办公区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不但净化了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倡导了新风。

银行烟迹难觅,医院吸烟基本杜绝

1月20日中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潜山路的中国建设银行政务文化新区支行,该行的大厅里开放了两个窗口,等候区里,大约有7位客户正静静地等待着办理业务,记者没有发现有人有吸烟的行为。

在位于黄山路上的交通银行黄山路支行,有9位客户坐在等候区,没有一人吸烟。在该行入口处的垃圾桶里,记者发现了少许的烟蒂。该行职员告诉记者,这些烟蒂是客户在户外吸烟,进入银行后主动掐灭,然后丢弃在垃圾桶内的。 “银行里吸烟的现象非常少见,银行有禁烟规定,大部分的客户都是很通情达理的。 ”一位银行职员告诉记者。1月21日下午4时,在省立儿童医院大院内,一位患儿家长刚走出门诊,便迫不及待点烟,一边走一边冒烟。没走几步,便有一名保安上前阻止:“请熄灭香烟,我们这里是无烟医院。 ”患儿家长猛吸一口后,很不情愿地把烟熄灭。

在省立儿童医院门诊大楼,记者看到楼门口、电梯里、候诊大厅都贴上了醒目的红色“严禁吸烟”标志。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记者没有发现吸烟者。记者在院子里观察十分钟,只有2位患儿家长在医院院子里吸烟。 “每个科室都有专门的禁烟负责人和禁烟督察员,在医院外面的亭子里,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区。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说。

【记者点评】

禁烟考验公德。在公共场合,吸烟既不利于吸烟者健康,对于吸二手烟的人更是有着极大的危害。 “禁烟”既是为了大众的健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无论烟民的烟瘾有多大,在公共场所,都应遵守社会公德,给自己树立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也为其他人的身体健康作一些贡献。

餐厅偶有人为,火车站禁烟难乐观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的万达广场,该店三楼区域是餐饮集中区,聚集着十几家各式餐厅。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仅发现了两例吸烟现象,大部分的顾客都没有吸烟行为,在餐桌上也几乎都没有放置烟灰缸等烟具。

在位于临泉路的西湖蓝宝大酒店,某公司正在一楼大厅举办年会,大厅里摆放有近20桌酒席,熙熙攘攘,较为热闹,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大约有5名男子正在吸烟,尽管邻座的顾客侧身避让,他们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吸烟行为。“虽然酒店并不禁止吸烟,但是现在在大厅里吸烟的人只占少数。 ”西湖蓝宝大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月20日,记者前往合肥火车站走访,远远地能看到门口和售票窗口旁均贴有禁烟标识。在购票大厅内走了一圈,并没有看到有人抽烟。可是在购票大厅走廊里,不时会有烟雾升腾而起。一些旅客直接就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灭。在自动购票取票机前,一个男子就叼着烟在取票。 “现在客流量非常大,一些烟瘾大的旅客在厕所里吸烟,导致里面烟味非常大。 ”候车厅里一名清洁人员说。

“尽管国家及合肥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做了规定,但作为服务人员,想要通过强硬手段处罚公共场所吸烟问题,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合肥火车站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点评】

禁烟体现公民素质。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习惯一样,也是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禁烟之初,“法不责众”的现象和心理,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处罚措施,让公共场合禁烟困难加大。现如今,随着禁烟令的深入人心,和公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禁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微话题·

禁烟令带来什么变化?

2013年年末,中央下发“禁烟令”,“有屋顶即禁烟”,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禁烟令下发已有一个多月,各种会场内外,清新之风迎面扑来,但是在餐厅、网吧、火车站等地,某些烟民不顾他人感受,有失社会公德,烟雾缭绕我行我素。你感受变化了吗?有啥禁烟高招?

双城鲫:公共场所禁烟不能只靠下文件和简单的自我约束力,必须有法律制裁措施啦。

安西陌刀手:处罚措施必须落实,才能令行禁止。没有硬约束,规定很容易落空。

tutulucifer:关键是看谁来监管,能不能执行。言必行,行必果。

走路慢:香烟滋生腐败,党员干部带头禁烟,必须点赞!希望在公共场所烟民越来越少,光倡导不给力,需要惩罚措施跟进,比如对禁烟置若罔闻者,罚款五十元等。

风夜荻花:必须有相关惩罚措施。此外,还应建立监督机制。

张秋珊:最烦电梯里有人吸烟,那么小的空间,所有人都得吸二手烟。现在禁烟令一上,看那些没素质的烟民,还好意思这么明目张胆吗?

新闻推荐

探索生物方法治理新安江——访省人大代表钱丽萍

访省人大代表钱丽萍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