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遗忘一户困难群众”

安徽日报 2014-01-29 23:11 大字

■ 本报记者 吴江海

近日,暖暖冬阳下,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敬老院宽敞的院子里,70多岁的顾陶旭笑意写在脸上。他边哼着小曲,边晾晒着镇干部刚刚送来的新棉被、新棉衣。

顾陶旭是潜口村红光组的五保户,来敬老院已有4个年头。“我们7位老人在这里吃住不愁,平时看看电视聊聊天,大家有事相互帮衬,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他带着记者来到他的房间,25平方米左右的套间拾掇得整整齐齐。“这家用电器,还有床上垫的盖的,包括牙膏牙刷、热水袋都是公家配的,真是享党和政府的福啊! ”顾陶旭说,他每天都能洗热水澡,平时每餐有荤素二三个菜,逢年过节都要加餐,还要发些慰问金。

方松波家是东山村灵坑组最贫困的人家之一,夫妻双双残疾,还有一位80多岁体弱多病的父亲,一家人生计主要靠低保金维持。当镇干部拿着米、油等慰问品来到他家时,拄着拐杖的方松波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快过年了,党和政府又想到我们了,给我们送吃的穿的,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才好。”老方从房间里拿出一本折子:“你看这上面记的。去年房子开裂了,政府给了6000元维修。我家3个人有低保,每人每年936元;我们夫妻还有残疾人补贴,每人每年有726元;我父亲还有每月30元的高龄补贴。”老方说,他家每月还享受10度电的困难补贴,加上政府过年过节的慰问金,一年下来光补贴补助就有1万多元,基本生活保障有了着落。

徽州区民政部门的干部告诉记者,春节前,区里筹措了100多万元,对五保户、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倒损房户等困难群众发放救济物资和临时救助款,并落实党员、干部“一对一”包保责任制,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的供粮、御寒、安居、就医等方面,让所有困难群众过上一个暖冬。

吴敏是潜口村党委书记,他包保的4户都是村里长期患病的困难户。吴敏平时自掏腰包经常送些粮油,每年春节,每户都要送去1000元让他们备些年货。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带动下,潜口村的党员从2008年起自发自愿捐款,建立了村级困难群众帮扶基金,至今共救助困难群众30多万元。今年春节前,潜口村还准备给村里的五保户和特困家庭统一配送年夜饭。

“有了区、镇、村三级帮扶体系,力量积少成多,困难化大为小,保障了全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潜口镇党委书记吴跃辉介绍说,目前镇里已建立动态的困难群众台账,采取分段解决、分类救助的方式,“不遗忘一户困难群众”。

新闻推荐

名牌战略擦亮“安徽制造”

本报讯 (记者 桂运安)2月26日,记者从省质监局获悉,去年安徽省以“质量安徽”建设为主题,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全年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总数达43个;新增省政府质量奖企业5家,批准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