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雕塑公园串起生态人文双重美

芜湖日报 2013-10-23 20:22 大字

10月22日,雕塑公园三期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收尾作业。记者 梅韬 摄

□本报记者 潘晔

深秋的雕塑公园三期格外忙碌:依山傍水的湖畔草地上,有的工人忙着护理绿色植物,有的则为雕塑作品做最后的打磨。漫步其间,泥土的小路已能看出步道的雏形,耳中回荡着机器低沉的轰鸣。园中的主角——那些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则和整片绿色融为一体,它们或张扬多变,或宁谧静思,展示着芜湖“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

10月26日,2013第三届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即将在芜湖雕塑公园三期进行。昨日,记者来到雕塑公园三期项目现场,感受其人文与生态的双重魅力。

36件雕塑体现新理念

在一座由4个金属圆环组成的雕塑边,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大展做最后的冲刺。“雕塑安装是一件‘功夫活儿\’,不仅耗时,而且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体力和相关知识。”施工现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拿这件雕塑来说,从动工到完工得经过搭架子、封板、拉丝、抛光、焊接等多种工序,前后需要20多天。“这样‘费事\’,为的是让作品以最好的状态呈献给市民,提高整个公园的文化品位。”该负责人欣慰地说。

身处其中,记者没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造型各异的雕塑,它们和山水相互贯通、融为一体,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雕塑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期的雕塑作品体积更大、更宏伟,目前99%的雕塑作品已经安装完毕,剩余作品即将完成材料打磨、作品简介等工序。

据了解,此次雕塑大展将在雕塑公园三期展出36件优秀作品,它们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506名艺术家的2118件投稿作品方案。此次雕塑大展提出了“人文·生态”的新理念、新主题,作品强调艺术品质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融,大展评委会分别从作品方案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公众审美与环保性、可实施性、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对邀请及应征的稿件进行认真评选,最终确定了这36件雕塑作品。它们将与前两届大展作品一起在芜湖雕塑公园永久陈列。

续写城市“绿色履历”

人文与生态的理念并存,是雕塑公园最大的特色。

前方是形态各异的雕塑,脚下流淌着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星星点点的荷叶在湖中点缀……和雕塑公园一期、二期相比,记者在三期内感受到更浓郁的绿色风貌。

“三期最大的特色是水系环绕绿色植物,再配以雕塑作品点缀其间。”雕塑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雕塑公园总占地8.8万平方米,其中湿地面积就有3.8万平方米。所以在造景上做了“微地形”的处理,用人为处理的方式制造出迂回曲折的湿地景观。

绿色植物更是公园的“重头戏”,三期绿化含大、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等十一大类88个小品种,更加体现植物的色彩和透视性。据了解,公园绿化即将于24日全部完工,硬质铺装也即将完成,200多名施工人员加班加点,为的是在26日前呈现出一个完美的“雕塑公园”。“等到来年秋天,黄山栾、乌桕、红枫等树木已经结叶,到时漫山遍野都染上了彩色,看上去很美的。”公园相关负责人说,雕塑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不仅给市民带来文化与生态的“双重福利”,也将江城的绿色履历书写得更美、更长。

新闻推荐

春节看央视 “马上有一切”

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几十档特别节目满足各阶层观众所需,让全国观众过年宅在家,抱着电视就能“马上享有一切”。“马上有欢...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