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改革聚焦市民需求
□本报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吴炜钰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少人曾对公共服务部门官僚作风如此形容。
然而,“截至今年9月,芜湖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共办件60.6万件,均做到按期办结,项目办理平均时间2.82天,较去年同期提速35.8%;窗口满意度保持在99.9%以上”……这些数据出现在芜湖市政务服务中心前9月工作报告中。
究其奥秘,除了改革,别无他法。
首次改革: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解决找不到人、办不成事问题
进入位于黄山东路山水大厦,一楼车管所,二楼工商、质监、地税、民政、公安……市民办事通过电子叫号机“按图索骥”,找到办事部门,在评价器上按个评价,井然有序。
13年前,以推动全市加快发展为目标,芜湖市逐步形成“四用”(用钱、用权、用地、用人)制度改革为主导方向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多项创新举措均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5月10日,全省第一家集中办公、公开办事、一站式服务的政务服务大厅——芜湖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成为芜湖市“用权”制度改革代表,也走在全国前列。
乐志纯,是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之初进驻的首批干部之一。据他介绍,当年刚成立的行政服务中心集中24个政府部门,90个工作人员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办理163个审批服务项目,每天办件量约500余件,仅为现在的六分之一,但也是不小的进步。
2000—2003年被看做行政服务改革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基础工作,“过去部门机关的门都是关着的,老百姓办事要逐个敲门,这就解决了老百姓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问题。”但仅仅是一种简单集中,“很多老百姓申请行政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群众还需要为行政审批、签字盖章而多头跑路。”乐志纯说。
好上加好:联审联办、职能整合——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集中公开解决后,来大厅办事的市民仍不太满意:一个车辆登记上牌业务,至少2天才能办好;企业办一个营业执照,涉及前置许可,常常几个部门绕成一圈踢皮球……2003年开始,芜湖市针对政务服务中心运营中不足,马不停蹄,开始第二阶段的改革。
这一阶段被概括为政府“瘦身”,优化办事流程,对跨部门相关联事项推行前置、后置,联审联办。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颁布,为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拉开大幕。其第25、26条规定具有突破性意义: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2006年5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12号文件,对审批服务提出若干改革举措,将49个原为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办理或通过日常监管来规范,捅破部门间相互推脱的“窗户纸”。
紧接着,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审批“两个集中”改革,政府部门内部将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全市各部门审批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全市成立了31个审批科,37名窗口审批首席代表在窗口负责,约90%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受理、初审、发证等环节基本进驻到“中心”窗口,基本解决“人进事不进,人进权不进”问题。(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不久前,被称为《舌尖上的中国》姐妹篇的《一城一味》纪录片在央视开播,再次引发吃货们的口水。片中每一集都会有一位顶级厨师以“美食寻访者”的身份,在一个城市的街边小店...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