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协委员众议美好乡村建设警惕盲从盲干盲行盲建

江淮时报 2013-06-07 09:37 大字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以来,美好乡村建设成为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日前,本报记者专访部分政协委员,他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美好乡村建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警惕“四盲”倾向

盲从、盲干、盲行、盲建——黄山市政协呼吁要警惕美好乡村建设中 “四盲”倾向。

一是盲从。错误地把美好乡村建设当作争取项目资金的好机会。在被列为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或自然村建设后,没有根据村情实际规划论证,盲目地投资金上项目搞建设,“比规模、比投入、比形象”,乱铺摊子,造成新的村级债务。

二是盲干。片面地把美好乡村建设理解为农村城镇化。按照城镇建设模式搞大拆大建,大兴土木,使村庄原生态的草木植被、田园风光、村落布局、文化遗存等遭受破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起来的地面附属物,与自然环境极不协调,美好乡村失去固有底色和本色。

三是盲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的地方村民认为美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没有自己什么事,农民建房规划意识较差,涉及到拆除规整猪圈、乱搭乱建等违建物时,难以积极配合。

四是盲建。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统一。对于一些山区的中心村,土地本来就紧张,强调大而全,建设大面积农民休闲广场等设施,群众不欢迎,财力不允许。此外少数地方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只注重外观形象,对管网预留等地下工程不够重视,埋下了日后使用的隐患。

解决“谁来种地”难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

省农工党认为,安徽是农业大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在不断减少,部分地区出现农业“用工荒”,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先缓解进而解决这一现象。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接受农业大中专院校的系统教育和常态化的知识更新,实行职业农民认证制度,设定门槛,持证上岗。安徽省培育工作重点应瞄准种、养、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中生产经营决策者、欲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劳动力,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他们具备了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通过对他们先培先训,使他们成为职业农民中的“先锋军”,然后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发展出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农民。

由于农业收入水平低、风险大。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职业农民享更高的社会保障,让大家感受到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逐步做到社会普遍认知职业农民是个有尊严、有地位、收入高的职业。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

政府应尽快出台 《关于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为安徽省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借鉴天津、甘肃等地方出台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经验和做法,着手调研制订 《安徽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认真研究农民教育立法问题,制定专门、系统的农民教育培训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加以规范,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谨防村居二次空心化

省民盟在调研美好乡村建设时有农民反映,空心村治理难度较大。一是村内道路,自然村内不通硬化路,生产生活很不方便。规划缺乏导致违章建筑多,下水道不通;二是一些农田排灌渠道被堵塞,至今没有修复;三是农村社会治安不好,大白天会发生偷抢案件。种粮大户建议,要将水利、机耕路以及机械库棚、维修点、粮仓、晒场等建设一并纳入规划。

农村基层干部认为,中心村建设宅基地和土地调整的矛盾突出,但缺乏法律依据,处理很麻烦。其次,一户多宅及空心村问题突出,导致规划中保留村庄的治理难,而清理农民闲置住宅缺乏政策依据。

省民盟建议完善美好乡村布点规划编制,选好位置提升中心村凝聚力。规划点要对人口变动情况,逐户核实统计,再按人口需求进行规划建设,防止重复整治和二次空心化。其次,要注重选好中心村位置,农民在城市购房是看重商品房的升值价值,而在稍偏远的农村,房子从盖起之日就贬值。所以,中心村要选好具有升值潜力的位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繁荣商贸、打造产业,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价值,让入住的农民实现财产性收入增值。

社区管理引入农村

“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把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引入农村。”省政协委员董哲建议,要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参照城镇标准进行建设。综合考虑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空间承载能力等因素,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燃气、园林、环境卫生、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卫生服务站、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和教育、养老、法律服务、警务等公共服务内容;加强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积极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业。

董哲建议,要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的领导,搞好农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会性组织建设,科学定位社区管理工作职责,做好社区干部的选拔、配备和使用,逐步推广社区物业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物业管理机构,逐步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和互助服务诅组织,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支持组建群众文化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革除封建陋习,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

莫让给生活污水“横流”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省政协委员王雪松建议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据反映,由于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财力薄弱,部分地方政府拿自来水中的污水处理费挪来补充自来水管网建设或自来损耗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多头管理,导致标高不匹配而污水支管与污水总管无法接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高,管理养护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困难;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配套收集管网的建设进程偏慢等问题。

王雪松建议组织专家根据各地的水系的地势,分地块分别制定建立污水总管网与支管网建设的标准标高,使任何一个施工单位在同一地块都按相同的标高施工,确保城区与农村污水总管能接通,农村污水总管与污水支管能接通,同时,污水不倒灌。同时,对于一个行政辖区,尽量避免污水总管网、支管网、支管到户的多头建设。

各级财政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需要、新期待,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生活污水支付力度,减少“空白点”,增强普惠性。同时,要“专款专用”,农民缴纳自来水费中的污水处理费要用于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运行。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继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投入:城市化地区加快建设城乡并网的污水配套管网,村庄集中地区加快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纯农业地区积极探索生态化处理方式。

本报记者 毛学农 谢媛

如今,画里乡村——宏村已成为中外游客来皖旅游的首选地之一。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怀为民之心走务实之路修清廉之身

黄山市政协主席范典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