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好乡村谨防误区

江淮时报 2013-04-02 09:43 大字

黄山市黄山区政协委员江忠宝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审视度势,大力解决 “三农”问题的又一战略抉择。但在全面推进建设的过程中,要谨防陷入发展误区。

一是主体误区。美好乡村建设的开篇之作一般由下级政府按上级政府文件和领导的意见及重要讲话 (例如按照“×××××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来确定本级政府美好乡村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案,各村依葫芦画瓢来实施执行。整个过程都是由政府做主,而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人——农民在这场切关自身利益的建设中作为一个整体失语了。农民建设美好乡村的热情若是没有得到激发,农民对于美好乡村建设的自身利益要是得不到表达,不同区域农村的不同需求得不到解决,美好乡村建设最终可能仅仅会在农村留下几个大而无当的广场,或一批无法使用的设备设施,而农民生活依旧,耗费巨大的社会财富只留下一些没有发挥作用的设施而已。

二是示范误区。各级政府在推行一次新的改革之前,无不抢先找几个代表性的地方先做一个试点工作。由于在试点过程中,由领导挂点跟踪,部门联系支持,其建设美好乡村的资源(尤其是外来资源)的获取不是该村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而是由于挂村领导和部门的影响。对于这样的试点示范工程,在无法保证各村都可以获取同样建设资源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完全考虑作为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与资源禀赋,难以推广。

三是需求误区。建设美好乡村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具体量化为一些看得见的工程项目,像道路、广场和社区这样一些显绩工程,但忽视了作为这“二十字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生产发展和文化建设。不少示范村无不是建设一些基本的能看得见的器物设施以彰显美好乡村的新气象。由于没有长期经济的支持,粉饰一新的村容村貌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恢复旧的容貌。不加强乡村两级自身在财政上的 “造血功能”,只依靠上级部门“输血”来建设的美好乡村犹如建在沙滩上的大厦,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倒塌。

四是评价误区。各地都将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干部工作政绩的主要内容。这种把美好乡村建设纳入考核评价上,可能会扭曲美好乡村的目的,从而成为 “领导喜欢的美好乡村”而“非农民喜欢的美好乡村建设”,可能会出现只重外在,不重实际,只重表面政绩,不重实际效果的 “美好乡村建设大跃进。 ”另外,来评价与考核美好乡村建设成果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农民,这又陷入了主体错位的误区,容易使美好乡村建设这一民生工程像其它形象工程一样,成为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的政绩工程。农民很少有发言权,即使有也是象征性地安排几个先富起来的能人在媒体面前宣讲事先准备好的豪言壮语。

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开之际,我们要视各地的条件与资源而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大跃进”,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开之前,我们是否要先认真考虑一下若干前提性问题:这是谁的美好乡村建设?由谁来建设?为谁建设?如何建设?在什么样的农村建设?这些问题思考后,才可能会避免陷入以上的误区。

新闻推荐

蔬菜产业:“扩面”更需“提质”

本报讯 在种植业中,安徽省蔬菜产值仅次于粮食。据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做强蔬菜产业,保障有效供给》数据显示,安徽省蔬菜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775.6千公顷扩大到2012年的810.6千公顷;2012年安徽省蔬菜...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