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告诉您一个感人的故事 墨颜 记者 刘海泉 赵汗青 王汝华/文 李超钰 /图
4月5日,2012年安徽“爱鸟周”在安庆市拉开帷幕。据悉,从1981年开始的“爱鸟周”活动,至今已持续31年,“保护鸟类热爱自然”的内涵渐渐深入人心。多年来,在民间组织的努力下,一些濒危鸟类得以保全,全省新鸟类也逐年递增。昨日,记者探访了合肥的两个鸟类观测点,体验观鸟人的辛苦与幸福。
现状 合肥四年多新增鸟类62种
30年来,全省各地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爱鸟、护鸟意识,使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据统计,安徽省现有记录鸟类380多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9%,其中有70多种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保护鸟类。
省自然保护管理站站长顾长明告诉记者,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有不少以前未在安徽出现的鸟类也时常被发现,好多地方的留鸟和候鸟种群数量有了明显增加。
“2008年,升金湖发现红胸黑雁,为安徽新纪录。2009年,在科大救助北蝗莺一只,为安徽省新纪录;2010年发现合肥新鸟种16余种,2011年在合肥鸟类野外调查中发现大绯胸鹦鹉、凤头鹰、松雀鹰和白额鹱,都是安徽省鸟类新纪录。”据安徽省观鸟协会会长侯银续介绍,自2008年算起,截至目前,合肥市鸟类新纪录62个,安徽新纪录9个。
故事 出版《鸟类志》成教授遗愿
说起对鸟的研究,不得不提安徽大学的王岐山教授。
王岐山是国内知名的鸟类专家。1958年7月,王岐山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研究生毕业就来到合肥,此后便与鸟类结下不解之缘。黄山谭家桥、大别山区、滁县琅琊山、皇甫山……为了观鸟,王岐山的足迹遍布安徽各地。
“他的前半生,都在致力于野外观测和标本收集,后半生,是想把成果结集出版的。”安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周立志是王岐山的学生,同样致力于动物研究,他告诉记者,安大有一个鸟类标本馆,收藏了近3000只鸟儿标本,大部分是王岐山教授在研究时自己采集的。本来已经完成了手稿,就等着取名《安徽鸟类志》进行出版的。但遗憾的是,还未等到出版,2010年7月17日,王岐山教授在合肥因病逝世。
据周立志教授介绍,目前安徽省动物保护学会,已经在牵头组织出版事宜。“手稿老师生前就已经完成了,现在收集整理图片上还需要时间,希望《鸟类志》能早日出版,从而完成老师的遗愿。”
行动 拯救珍稀鸟“斑鱼狗”仍在继续
“就在今年2月份,我们发起了拯救斑鱼狗的行动。”侯银续告诉记者,斑鱼狗是一种鸟,食物以小鱼为主,有时也吃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几年前,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合肥董铺水库旁的一个水塘里发现了斑鱼狗,惊喜异常。
“斑鱼狗的居住环境非常特殊,它们必须在离水塘有五米高几乎90度的陡坡里筑巢,当时发现的时候有五对斑鱼狗。”侯银续说,当他知道有人在向这个水塘里倾倒建筑垃圾,斑鱼狗生存岌岌可危时,侯银续将事情通报给环保和林业部门,再和当地的主管部门商讨。“环保和林业非常支持我,帮助我找到相关负责人,后来才知道,这个水塘被人买下来,就是准备倾倒垃圾的。”侯银续说。
为了保住这块合肥斑鱼狗最后的栖息地,一些鸟友甚至准备掏钱把这块水塘再买过来,专门留给鸟类生存繁殖,侯银续非常感动。
(下转05版)
新闻推荐
星报讯 植物园的郁金香惹得人“游连忘返”,三国遗址公园的牡丹更是让游人如醉如痴。春天来了,让我们出去走走吧。 双休日火车票紧张 这个双休日,出游的人很多,火车站每日发送客流7万人次,比平...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