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良辰在
顺治十八年,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良辰,在昆明金禅寺,吴三桂用一把弓弦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绞死,朱明皇权彻底终结。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满清,就这样一步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有人哭之,有人笑之,历史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哭之笑之也好,欢喜忧愁亦罢,饭总是要吃的。皇帝你去做,民以食为天。
清八旗源于东北,常食热量较高的鹿肉、熊掌。到了北京城,就必须调整原来的饮食方式,不然容易患病。在保留了传统饮食的同时,效法明代宫廷以“尝鲜”为由,按季节征收贡品:江南的鲜鱼虾蟹,两广的瓜果蜜饯,山西的核桃,直隶的蜜桃、鸭梨,陕甘的花皮瓜,新疆的奶子葡萄……外放官员也主动向朝廷进贡各地的蔬菜水果,水产野味,大拍皇帝马屁。
天下美食入宫廷,清帝的吃喝逐渐发生变化。乾隆帝对宫廷饮食的等级标准及其份额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享受最高标准的饮食,每次进膳用全份膳48品(包括菜肴、小菜、饽饽、粥、汤及干鲜果品),还有无数的山珍海味。即便是到了没落的宣统年间,溥仪的一顿早餐也有几十道菜肴。
在民间,北方流行凉菜,用肉冻、豆荚、菜花或菜心拼成的冷盘大受欢迎。东北的高粱米粉,稗子米,山西的飞罗白面,陕西的苡仁米,紫麦,宝鸡的玉麦,兰州的挂面,山东的博粉,广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麦面,山东的耿饼,安徽的青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但饮食之集大成者还数满汉全席。这种巨型宴席,既有宫廷菜肴的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烧烤、火锅、涮锅的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扒、炸、炒、熘、烧的烹调特色。上菜一百零八种,南北两派各半,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是满清朝廷重大宴会的主菜。
朝廷奢靡,地方大员也热衷吃喝。《红楼梦》写贾府吃茄子鲞,一道烧茄子做得那么极致,可见官府人家生活之奢,但让人叹为观止的还在后头。治河南督吃肉,令屠夫边击猪背上一个部位边赶着它跑,猪会将全身力集中于所击处,直到力竭而毙。所击处,肉味鲜嫩,死五十多头猪,才够一席之用。吃驼峰,将壮健骆驼拴在柱子上,以滚烫的水浇在驼峰上,骆驼立死,精华皆在一峰,一顿饭就需要杀三四头骆驼。猴脑的吃法更残忍,在大圆桌中间留个洞套住猴头,用铁榔头活生生地敲开它的脑壳,生啖脑浆,猴子在人们大快朵颐中慢慢死去。炙甲鱼如同炮烙刑,把甲鱼头套在炙烤器的上端,让甲鱼身在锅里烟薰火燎,甲鱼受不住热,张嘴喘息,厨师趁机灌进油盐酱醋,让作料浸透全身。一些仁爱之士痛斥他们的虐生,说这样的吃法没有人性。这大抵是是末世的吃法,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走入黄昏,在吃喝上,人们便无意识癫狂起来。
有钱的富翁,爱吃不倦。以参术饲养母鸡,所下之蛋费银一两。够三口之家几个月的花销。扬州某盐商为吃到最新鲜的竹笋炖小蹄膀,专门派人到黄山挖笋,然后以挑子,两头各置小炭炉,上放瓦钵,取笋调味,从黄山到扬州十里一站,到扬州立即上桌。
因气候,风土等诸多原因,数千年的发展,到清朝时,各地饮食习惯相对固定起来,全国各地渐渐形成独特的菜系。北人嗜葱蒜,云贵川湘嗜辛辣品,做汤都放辣椒。广东人嗜淡食,江苏人的饮食,油重,烹调方法虽五味调和,却喜欢多用糖。
1886年8月,李鸿章在美国举办宴会,一道道色香味型俱全的中国菜点使包括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内的所有西方人惊叹不已,可是当时国内贫弱至极,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口何止千万?满清国力的孱弱让华夏民族失去了自尊,一席豪宴掩饰不了版图被列强蚕食的事实,这样的吃喝,还有什么好骄傲呢?
新闻推荐
陈独秀与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友情相当深厚。他俩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由相敬到相识相知,进而成为挚友。早在1919年,陈独秀因为领导“五四”运动,高举文化启蒙的“科学与民主”旗帜,...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