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见老愚□ 向日葵

黄山日报 2011-12-10 15:44 大字

在屯溪,余百川还是有点名气的。

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我有幸认识了这样一位长者、老师。

2011年11月1日晚上,我的手机响了。电话那端,“不知道现在这个时间打电话给您是否方便?”一位说话声音略颤的老者问我。

近段时间为了新安江延伸段征名的事,我已经接到了不少电话,并深深地感受到广大市民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热爱。而在打电话的市民当中,又以“老帅哥”居多,我一向尊敬长者,所以在电话中我告诉他:“您是长者,给小辈打电话,哪时打都是无妨的。”

“我打电话没其它事,就是想给新安江延伸段取名提点个人看法。”老者似乎很高兴,“我18岁来到黄山,今年81岁,现因癌症晚期住在黄山市人民医院,趁着头脑还清醒,提点儿我个人的看法。”听到这里,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老者在电话中说:给新安江延伸段取名一定要从黄山市的整体、大局出发,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延伸段,不能钻“牛角尖”,不能孤立地来取名。可以把新安江延伸段取名为新安江山水长廊。“长廊”,代表着一种长度,即表现了新建的延伸段,也涵盖同属新安江屯溪段上游原先已建成的观光索桥、莲花公园、湿地公园、音乐广场、三江口公园等。“老愚”说,取名新安江山水长廊刚好和已经规划在建的地处率水桥上游的徽州文化长廊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即体现出山水黄山的自然美景,又彰显出文化徽州的地域内涵。

老者的思路很清晰,讲得也富有建设性。

听老者说完意见,我问他姓甚名谁?老者说名字就算了吧,我是黄山的一位普通百姓,但在记者的追问下,方知道老者姓余,余老说你就叫我老余或“老愚”吧。

鉴于这样一位在病榻上还心想着城市的市民,我在电话中对他说:“老愚,我明天来医院看看你。”问了病房,床号,我挂了电话——我想我有必要去看他。

2日下午,在市医院对面的花店买了一束康乃馨,拿着本子、背着相机来到七楼。22床,靠病房最里边的那间,我轻轻敲开门,身子还没进门,眼睛已经扫描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老者,戴着眼镜、面庞清瘦,和蔼可亲,他就是老愚。在老愚的身旁,一位面容端庄、气质儒雅的夫人招呼我坐。

握手、致意、坐下。

老愚说:“你还真来啊,说话真算数。”

我暗自欣慰——讲诚信、说话算话是一个人的基本原则吧。

接着昨天取名的话茬聊了一会儿,我才知道,老愚就是黄山市的老写手,鼎鼎大名的余百川老先生。

祖籍绩溪的老愚18岁来徽州工作,先在总工会,从教育局退休。他是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工人日报》的特约记者,《黄山日报》的专栏作者、阅评员,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并参与主编了《徽商史话》、《岁月留痕》等书。同时,他还出版了个人散文集《寸草集》。余老一直笔耕不辍,《杂庐道情》就是他近年来勤奋的结果。

2010年老愚又出版了新作品《北窗集》,北窗谐音百川。

原来,2009年3月,老愚被查出癌症,当时医生问其家人是否要隐瞒余老,但和余老共同走过近60年风风雨雨的夫人陈盛宜最清楚老伴的性格,她认为还是如实地告诉老愚。在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后,老愚不但没有出现情绪波动,而且非常坦然。他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阻挡不了。”当老愚以这样的境界解释生与死的概念时,我再一次被老愚的乐观而深深打动。

眼前的老愚,虽强打精神,但毕竟是一个81岁的老人,两年内动过两刀,现在瘦得体重只剩下不到70斤,已处于癌症晚期,但他,却跟个没病的人似的,说话风趣,对人真诚,一板一眼,热情如火。

和老愚“长谈”了半小时,似乎意犹未尽,但我不能再占用他老人家的宝贵时间了。推说要去上班了。不想余老竟掀开被子,执意坐起送我,在我的坚辞下才作罢,而其77岁的夫人陈盛宜老师却带着她那春风一般和善的微笑送我出门。

离开病房,行走在秋冬交接的雨中,瘦弱的老愚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其做人的真实、幽默的语言、豁达的人生、博学的态度、顽强的意志,一如这雨,醒神明目。

尤其是他对我说的那句:“做记者有时也很难,但心中一定要装着老百姓”的话,像车窗前的雨刮器,刮掉了模糊,清醒了视野。

新闻推荐

黄山版画新秀新徽派版画展上受青睐

12月9日,第二届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展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开幕,黄山版画院一群“80后”的徽派版画新秀受青睐。黄山版画院此次共有11幅作品入选画展,大都是“80后”年轻新秀创作的。其中,胡...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