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百年回顾与开拓
[摘要]百年回顾与开拓
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的图书成为今年一个明显的出版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推出《辛亥:摇晃的中国》,被称为“辛亥百年反思第一书”。他说:“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
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辛亥革命“三部曲”:《绝杀·1911》《1911·关键人物》《辛亥革命踏歌行》。《绝杀·1911》是一部纪实体历史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从广州黄花岗起义开始,到武昌首义打响第一枪的辛亥革命过程。其他两本书分别为人物评传、歌曲集,全方位地展示了百年前辛亥革命的全貌。
黄山书社的《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一书也颇为特别,它以晚清帝国最后的十年(1901~1911)为观察时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晚清风云和诸多人物的活动场景。这些活跃在帝国舞台上的各色人等,在作者的笔下彰显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侧面。
而《辛亥革命》这本书则以一位外国人的睿智和锐利眼光去看这段历史。阿瑟·贾德森·布朗博士是美国著名远东问题专家,他与晚清政要及革命派领袖往来密切,曾与袁世凯等人深度接触。这本书正是以他当时写下的17本日记为基础写成。
精彩书摘
武昌起义之前,之所以革命党人不看好武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武汉属于四战之地,起义发动,即使成功,也易于遭致四面围攻,坚持不下来。没想到,这个中心开花的起义,不仅守住了,而且最大限度地把革命辐射开来,一举大获成功。其中除了满人亲贵自毁长城,汉人官僚不乐帮忙的原因之外,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辛亥:摇晃的中国》
1910年11月13日,北京已是千里冰封,北风呼啸,而在赤道附近,透明的海水环绕着一个小岛,怒涛激荡,炸起一朵又一朵浪花。她叫槟榔屿,那里海水正蓝,阳光温暖。
在密林深处有一座白色的两层楼房。它是同盟会在马来西亚的秘密办事处,那里面聚集着一群风云人物,正密谋着铁马金戈的壮举。
——《绝杀·1911》
与日本政要在战后的骄横与得意不同,李鸿章所引领的洋务运动随着甲午一战中国的战败被贬得一文不值,他自己的形象也更加灰色。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不是就意味着支持战争的洋务运动就是没有意义的、是破产的?换句话说,一场对外战争失败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当时国内的经济建设之路是走错了?
也许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解释:洋务运动本身并不错,而是其贯彻力度远远不够! ——《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我与袁世凯相识是在1901年夏的山东省会——济南府,在递上我的名片和介绍信之后,他很快与我约定了会面时间。我准时到他的府邸拜会,他不但亲自在衙门门口迎接我,还把我请进了他的书房,这真是真心实意的以礼相待。——《辛亥革命》
点评
辛亥革命这一大主题也在今年被出版人挖掘到了极致。对于读者而言,这些书则带他们重回那段历史。事实上,在这么多相同题材的图书中做到独树一帜并不容易,有自己的特色才是王道。朱玉婷
新闻推荐
星报讯 “空调公交车的数量能否减少一些,减轻家庭困难市民出行负担。”“我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但黄山路、宁国南路等路段非机动车道路牙太高,非常不方便。”……昨天,本报“合肥两会民意箱”首日开...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