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1省政协《政协论坛》话题之二给银发族一个幸福晚年——政协委员热议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江淮时报 2011-12-23 10:23 大字

[摘要]政协委员热议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报记者 曹昱

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新标准,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达总人口7%,即为老龄化社会。据专家预测,2020年安徽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97.1万,老龄化水平将高达到15.1%。如何应对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问,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安徽省政协委员近日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如何迎接“银发时代”的到来进行了讨论与探索。

“未富先老”背后的沉重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趋近,安徽省形势尤为严峻。据相关部门预测,2030年前后,安徽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2.9%,老年人口将达到1669.1万人。这些数据意味着,到2030年,安徽省人口出现老龄化高峰时期,并将持续20余年。

省总工会曾就安徽省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做过相关调查,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例,2010年底全省参保人数虽然达到669万,其中退休职工就有177万,参保缴费的在职职工只有492万,养老金赡养率为2.78%,也就是2.78个参保缴费的在职职工要赡养一个退休职工。现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 “空账运转”。退休职工绝对量在逐年增多,同时叠加高赡养率、养老金现收现支、个账空账运转的现状,财政承担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而安徽省即将全面实施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近千万人的养老金发放,将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因为财政的巨大压力,也导致了养老经费的投入不足。据省九三提供折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底安徽省有60岁以上老人969.4万,65岁以上老人665万。而安徽省现仅有各类养老机构312家,其中公办养老院74家,床位数1.1万张。民办养老院238家,床位数2.6万张。而安徽省65岁以上老人中有12%的人有自愿出资入住机构养老的打算,按此比例计算,机构养老床位应达到79.8万张。需求与现实之比,可见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非常凸显。

除却经济压力巨大的因素,人力资源短缺也是一大难题。省政协人口资环境委员指出,计划生育家庭户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却要负担一对甚至多对老人的养老,这显然大大增加了小家庭的负担。省民进也指出,由于安徽劳动力输出大省,近年来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东部地区后,很多农村家庭老人的养老服务实际上处于老人自我照料的状态。

种种情况导致省内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而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自省民政等部门的资料也都已表明,“未富先老”状况已是不争的事实。

养老模式期待社会化

目前,中国式养老仍然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二种形式为主。尤其是第一种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它仍然近九成中国老人心目中的首选。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再加上社会竞争和压力增大,传统的完全由家庭包揽的居家养老模式将面临着难以承受之重。

“破解未来中国养老这道难题,主要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大力发展各种体制的养老机构,尤其是大力培育民营养老机构;二是为居家养老提供社会化服务。两种养老模式互为补充,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省政协委员梁炜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徐培坤委员提出了在各社区兴办“托老所”的建议。徐培坤委员说,“居家养老的老人们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晚上则回到家庭享受天伦之乐。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社区“托老所”的建议在安徽省还只是停留在提议、呼吁层面,政府主导下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徐培坤委员希望自已的“托老所”建议能早日实施,他认为“这种模式易操作,老年人之间增加了社会交流,更易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

随着探讨的进一步深入,记者提出了社区人手紧,能否为居家养老提供及时优质服务的疑问。省政协委员、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汪潇溪介绍了黄山市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黄山市政府于近日起实施了一项名为“银龄关怀行动”。即: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社区定期组织安排服务人员上门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及康复等系列。汪潇溪通过调研发现,“银龄老人关怀行动”即像冬日里的暖风一样温暖高龄弱势老人,又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困难。 “这是一项双赢的惠民行动! ”汪潇溪希望黄山市的这项先进经验能早日在省内推广开来。

对于机构养老,省致公党呼吁要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机构养老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采取股份制、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联锁经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托老院等机构养老服务设施。

梁炜委员建议对于特困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政府应减免入住费用。她认为,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力壮时赶上计划经济,创造的财富除了少许生活费以外都被“必要扣除”了,得到的承诺是“生老病死有依靠”。可“必要扣除”又被国家拿去搞建设,最终形成了国有资产。现在他们步入老年,国家自然应该负责他们的养老,资金不够,就应该由国有资产承担。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毋庸质疑,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面对来势迅猛的社会老龄化趋势,省政协委员们呼吁安徽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信息平台等加大建设力度。

省侨联认为,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体体系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的重中之重。他们建议政府要在两点上将工作做实。一是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要突出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强化对非公企业员工参保扩面和失业人员续保,完善基金征缴机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的要求,尽快出台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积极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

当前,上海市虹口区、浙江省宁波市和安徽省的铜陵市马鞍山市都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特别是在老龄人口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省致公党建议安徽省有关方面可总结推广省内外先进做法,由政府出资,民政部门主管,首先在城镇人口中,以市为单位,分别建立区级、街道、社区老人信息库,建立信息平台,将老人档案信息、服务需求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服务资源信息、志愿者信息等内容进行数据化管理。与此同时,开展老龄人口情况调查,摸清老龄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年龄层次、生活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对老龄人口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要让民办养老机构也能共享老龄人口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以便更好的开展养老服务工作。

目前为老年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安徽省几乎是空白,特别是老年产业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培养。省九三学社建议安徽省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职业学校开设有关老年学,老年心理学,老年事业管理学,老年护理学和老年服务学等学科专业。为老年养老事业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以彻底改变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

省民政厅副厅长吴天宏认为政府应对困难及高龄老人有专门的财政补贴。吴天宏建议政府把这项资金用来为低收入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社会服务。

省民革则呼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维权工作,他们建议强化赡养责任、提供法律援助,在全省司法系统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在公安、宣传及妇联等机构成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司法调解援助机构,为切实、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群体的切身利益打好良好的基础。

关爱老人“精神家园”

“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乐是提升! ”此次论坛上,大家认为关爱老年人,不仅仅是是在物质上予以保障,更重要的是关爱他们的“精神家园”。

大家呼吁政府要继续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新型孝道文化,树立和表彰在尊老敬老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慈善义工,在社会形成“真心为老、诚心待老、孝心敬老、爱心助老、精心护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建议推进老年服务远程教育,提高老年教育水平。他建议通过已建立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网络教育学院等院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老年人开放各种与养老相关的教育资源,为老年健康服务提供丰富的现代信息资源,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求和、求健、求乐、求为的需要,满足广大老年人就例、就近的学习需求。

60-65岁低龄老人中,许多人在忙碌中度过大半辈子。退休下来后如调整不好状态,容易产生强烈的“被社会抛弃感”。目前,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仍在沿用上世纪50年代的政策,即: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徐培坤委员建议我国将现行的退休年龄延长5岁,相应地也将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年龄门槛提高到男65岁、女60岁。他认为目前我国低龄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完全可以继续工作的要求,延迟退休除了可以适度缓解我国养老服务的负担外,还能大大降低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

省民进则建议政府大力推行和完善“义工”制度,以此吸引和鼓励爱心人士投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中去。他们建议通过开展节日慰问、司法救助、优先帮扶、社区照顾等工作,来切实解决老人们的精神慰籍问题。

相关链接

瑞典

重视全民养老保障

省政协委员、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汪潇溪今年6月曾在瑞典瓦拉市就老年人养老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专题调。其间所获启示颇多。

瑞典930万人口中,65岁老人占18%, 80岁以上老人占5.3%,尽管如此,瑞典对老年人口的投入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对老年医疗保健的投入总值达900多亿瑞典克朗。其中仅有4%来源于病人缴纳的费用。政府的高投入,完全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积极。 85岁或以上的瑞典老年人中,有51%认为自己身体十分健康,这一百分比在欧洲是最高的。

据汪潇溪介绍,瑞典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老人们居住在自己家里,大部分老年居家服务由政府当局提供,有些地方市政当局则将这工作承包出去。老人自由选择由政府还是私人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汪潇溪认为,瑞典的养老服务项目评估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瑞典老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市政府申请家庭护理援助服务项目,经过政府标准化评估后确定给该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项目,然后下达给老年中心,由老年中心向老人提供服务。政府根据服务项目给予老年中心补贴。

瑞典居家养老形式多样:在瑞典几乎所有市政府都向老年人和残疾人供应现成膳食,并送货上门;几乎一半的市政府在日间特殊服务中心向老年人提供集体活动场所 (老年中心)、供应膳食;有些市政府把老年人分成小组,让他们为自己做饭,增加老人活动能力,消除寂寞,让老人在劳动中获得乐趣;对不能自理、身体有残疾的老人进行全天候服务,这就意味着许多人能够在家安度晚年。重病患者也能在家获得医疗和各种服务。

在瑞典瓦拉市老年中心,耄耋老人们精神饱满,衣装整洁,他们群聚在一起,有的弹钢琴唱歌,有的织花边台布(成品还标有价格出售),老人们生活得既舒适开心又充实,真正的安度幸福晚年。老年中心还对那些低龄、身体健康不愿到老年中心来的居家老人提供服务,中心与所有老人家庭建有信息服务网络,老人需要服务只要一按按钮,中心就知方位,电话就接到了老年中心,中心立即上门提供服务。

英国

以房养老

英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按比例缴纳的国家基本养老金,所有人退休后所获养老金数额一致;二是雇主为雇员提供的职业养老金,这部分目前不属于强制性缴纳;三是个人购买的养老储蓄或保险等,但英国35%的在职者没有建立私人养老金。这就意味着他们退休后得依靠国家养老金,而这部分钱在2010年是每人每周97.65英镑 (约合1000元人民币),只相当于以最低工资水平工作两天的收入,这对于维持一个相对舒适的晚年生活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多数英国人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的“以房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月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直至去世或搬进养老院后用该住房归还贷款。据调查,大约有20%左右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算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就是出售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此外,还有老人将房产出售后搬到其他物价水平较低的国家去养老。

由于英国的房子不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而且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在这一领域运作了很多年,操作规范,因此老年人的权益还是有保障的。

2010年6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安徽调研时,与敬老院孤寡老人亲切交谈。

铜陵市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空巢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并送去生日蛋糕。 过仕宁 摄

新闻推荐

黄山市黄山区政协 规范选派监督员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不断推进政协履职“三化”建设进程。日前,黄山市黄山区政协就区政协委员担任有关方面民主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和行风、政风监督员等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出台专门文件,明确...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