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朝花夕拾——上海博物馆一瞥

黄山日报 2011-11-06 15:50 大字

□田洛

国庆长假,携妇挈子到十里洋场,只为感受博物馆的厚重和科技馆的轻盈。两天的行程,五千年的历史和未来的科幻奇迹,时空穿梭、变幻、流转,颇有贯穿中西的豪气。博物馆凝重、神秘、历尽沧桑,每一件展品都在无言地述说历史的真相;科技馆旋转(球体)、飞扬、跨越时空,每一个展厅都在演示着原子、核能和相对论的奥秘……

也许是个巧合,重阳节是个敬老爱老的日子,我却循着历史这位老人的追忆,走进了博物馆。历史故事通常都是这样开始的,在很久很久以前……

上海博物馆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952年,位于人民广场的新馆建成于1996年。新馆建筑由方体基座、巨型圆顶及拱形出挑组成,形如铜鼎、暗合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南门两侧八尊汉白玉雕塑,极具庄严雄浑之气。

上海博物馆馆藏物近百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十三万件,藏品包括青铜器、雕塑、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二十一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特色。

中国古代青铜器馆,400余件青铜器珍品,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工艺,记录了自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延续了1500多年的辉煌与荣耀。铜锈斑驳中书写着沧海桑田,沉淀着文明的厚重,历史的长河奔涌而来,仿佛黄河壶口瀑布那瞬间的落差,咆哮而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多年前读《傅雷家书》,至今记得,傅雷教育孩子要去欣赏雕塑。徜徉在中国古代雕塑馆,作品展现了战国至明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变化、发展。其中大量佛教雕塑更反映了肇始于魏晋南北朝以降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对话古代人物,令人浮想联翩。雕塑是立体的、凝固的。表现力的美,表情鲜活地演绎着历史在它身上铸就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陶瓷馆在上海博物馆的二楼,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清末,8000年中国陶瓷史,精选500余件陶瓷精品,集历代名窑佳作,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感觉它也是“上博”最具规模的展厅,真的很难描述展品的美轮美奂,令人折服、景仰、陶醉。

大概是由于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故对三楼的中国历代印章馆情有独钟。中国印章包括古玺印和文人篆刻两部分。玺印篆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艺术样式。玺印脱胎于抑印纹饰、图案的印模,在商周之际出现了青铜玺印的雏形。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印章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作为个人的凭证和官署、官吏执政的权利象征而广泛使用。从十六世纪的明代开始,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出现了明清两代璀璨瑰丽、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艺术。尤其让我关注的是明代篆刻家何震,他与文征明之子文彭谊同师友,一时并称“文何”。他的作品,初期受文彭影响,后广泛取法借鉴秦汉印章,表现为沉雄猛利的格调。他所开创的流派,因代表人物多属徽州籍,故有“徽派”之称,继承者有苏宜、程朴等人。

更让孩子惊叹的是位于四楼的少数民族工艺馆。各民族的服饰是其民族文化的象征,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不断积累、发展和进步。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性格以及艺术审美的差异,服饰的用料和款式、色彩图案、鞋帽和穿戴方式,首饰以及制作工艺等都千变万化,风格迥异。其中的鱼皮服和朝袍最令人难忘。

五个多小时,漫步于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金银器之间,无论书画、印章、碑拓、文房用品、佛教选像、画轴砖玉,还是货币、家具、服装服饰,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体验置身艺术殿堂的充实与欣悦。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快乐的关注。

其他可供浏览的展厅还有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如“上博”与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合办的主题《湖光山色》,记录了亚历山大·佩里耶的风景画展。佩里耶从未试图把风景最美的一瞬精确地画下来,而是向人们传递他内心所看到的风景。与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合办的《毛利人的世界》中,极目眺望,南太平洋的深处,长白云乡的子民骑鲸而来,乘舟以航。他们的口述神话流传至今。自然为他们注入纯粹的灵魂,创造出灿烂的艺术和文明。

不用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洛阳有龙门石窟;或者成都有宽巷子、窄巷子,青岛有八大关,黄山有民俗故居,而到了上海,你一定要去上海博物馆。

新闻推荐

市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开工王福宏宣布开工令

本报讯记者祁俊报道  11月6日,黄山市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屯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宣布开工令。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永,市委常委、常务...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